第236部分 (第2/5页)

嘴巴上嫌扎西莫两人出尔反尔,事实上张若心里也知道,这是他们为自己考虑的缘故。

坐在机舱里,看着外头浓郁的云层,张若还是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啊。

什么都不告诉父母,这样做对吗?

……

回到家,张若照例得到了全家的热情欢迎,明明上一次离开家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事,可每次老佛爷见到女儿归家,都跟几十年没见过似的,当然,如此的热情,维持的时间并不多。

要是一家人还客客气气的,就不是一家子了。

照往常一样的行程,张若在回家的第二天,就会出发回张家村看两个老人,再就是跟姑姑、伯伯那儿走一圈。

“若若,这次回来,就是过年之后再走了吧?”张雪安抱着小外孙,跟外孙女聊着天。

张雪安独身已久,难免寂寞,可是真的将他接去城里住,他又住不习惯,毕竟他在张家村生活了八十多年,朋友伙伴都在这个地方,每天泡壶清茶,上马路牙子聊天,扛着锄头下地侍弄些小菜,听听广播看看报纸,就是他一整天的生活。

住在张若家里,虽然能够享受天伦,女儿女婿都孝顺,可他总是别扭啊。

老一辈的思想里,孤寡老人才会跟着女儿生活,张雪安是有儿子的人,就算张若她舅舅再不孝顺,老人也不希望儿子被人戳脊梁骨,这也是张雪安在女儿家住不长的原因之一。

外孙女是个孝顺的,每趟回来都会过来陪陪他,这是老人心中最幸福的事。这不是说女儿女婿就不孝顺了,那不是张华凤又怀孕了嘛,别的妊娠反应一概没有,却坐不得车,闻不了汽油味。

就为这,张雪安有一阵没瞧见哭包了。

“嗯,过完年,我也能多呆一阵呢外公,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张若陪着外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大多数时候,都是张雪安在那头说着,而她在一边听着,偶尔出声符合两句。

毕竟张若从小也没在张家村生活多久,对于外公口中一个个往外蹦的人命,她很难对得上号,而恰恰张雪安说的最多的就是村子里的事了。

“村里最近要拆房子呢,洪兵不是在村里买了一块地吗?他那刚建一半儿的房子,是不是也要拆掉啊?”不知道怎么的,话题就转到拆房子这一块了。

“洪兵哥要在村里盖楼吗,我不知道这件事啊,上次回来也没见着他。”听到熟悉的人名,张若还是能搭上话的。

她堂哥也是很早就去了城里,连户口都早就迁走了,怎么还会在张家村盖房子啊?

顺嘴的回了一句,张若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不对啊,前世好像是有过这么一回事儿,时间过得太久,她都要忘了。

“嗯,你二姑父不就是在帮他干活嘛,小楼都盖了一半了,我也是听村里人闲聊的,好象说的是,除了洪兵那儿,别家盖好的房子都收到拆迁通知了呢。”

第二卷 第405章 气急败坏

第405章 气急败坏

【第三更】

张若总算想起来是怎么回事儿,外公总是喜欢在外头东听一句,西凑一句的,冷不丁说起拆房子的事,张若都没弄清楚是啥事。

记得前世,也有这么一回,不过她记得那是暑假时候的事儿吧?莫非又是她的小翅膀,将事件发生的时间提前了?

江浙一带,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又是在华夏前列,人们的心思也就多了。

手上有钱,可是地方就那么大点儿啊,于是,有一部分人就将脑筋动到了那点儿可怜的耕地上,张家村也不能例外,随上了大流。

因为这些年的经济发展,类似张家村这样的村子,已经很少有人种粮食了,村里的年轻人甚至都不会在家逗留,哪怕刚完成九年制义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