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1/5页)
缙州这些年都没有安宁过,匪徒也好官兵也好,就像陀罗峡的流水一样。杨雍见多识广,元奚的太守来了也好,胡类番来了也好,扈老二来了也好,他都一样谨慎而不失大家风范。
见迟衡引兵来访,杨雍先献上了骏马十匹,绫罗百端,引着杨氏子弟列席而坐,礼仪之严谨,比迟衡以往见过的都多。杨雍年过花甲,最末座的列席是他的十数个孙辈,容止有仪,气度出众者不乏其人。
211二一〇
【第二百一十章】
套话说毕;迟衡摒弃杨雍的那些玩乐的提议,放下茶杯:“听说杨氏有一传承百年的私塾书院;迟衡对知书达理的世家向来仰慕有加,不知可有幸一睹?”
这书院乃是杨氏的根基所在。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那书院建的地方也奇;在悬崖峭壁之上,得踩着险峻的石路上,只有小孩和年轻人能上,杨雍年迈,就是抬也抬不上去的。据说杨氏先祖有苦读者三年不出悬崖,而后终任大官;由此杨氏兴盛。。
极少人要看杨氏私塾学堂;杨雍挑了几个警醒机灵的孙辈陪迟衡上去。
那私塾学堂的风景其实无奇,无非视野开阔,清风朗朗,很是适合苦读和钻研学典。学堂里藏的书不少,不止是诗书经略,五花八门,甚至连民生刑典经济时务都有涉及。迟衡随意挑了一本,问询开来,这几个都是饱读诗书的,中有二人答得最是从容。
这二人,一个名杨略一个名杨济。
迟衡将二人留下道:“如今缙州大半归我迟衡,只是缙州山野居多,民风淳朴,疏于礼化,如若你们为一方之首,该如何做才能改观?”
杨略不遑多让,侃侃而谈。其弟杨济十八岁,才思敏捷亦有抱负。
迟衡善战,对这些知之甚少,心下佩服。
归来途中,迟衡问庄期:“你觉得杨略杨济兄弟如何?”
庄期道:“博览诗书,言谈不俗。”
“如果我将杨略提拔为缙州的知州太守,你觉得怎么样?缙州不比元州夷州,未开化的地方多所以易滋生匪贼。如能加以教化,将大有裨益。”
庄期惊讶道:“只凭一面怎能定论?杨氏子弟中也许有比他更好的!”
迟衡笑了:“不错,杨略只是拔尖而已,比他更能力的还有,只不过今天没被我看出而已。越出杨氏,整个缙州比他合适的也大有人在。不过,我们没有时间把所有人都过一遍,只能挑个能看到的最好的。而为什么选择杨氏子弟,也是看中杨氏的殷实家境而已。”
庄期不明所以。
“缙州就是一盘散沙,无论谁来都不可能一把抓起来。而杨氏是缙州不多见的大家族,知礼有秩且有名望,如果由这么一个大家族里出身的人当知州太守,能服众,而且有家族坐镇也能压得住。当然,无论如何,一己之力都是薄弱,一个家族也撑不起一个州,但是如果家族的立意就像根系一样渗入全缙州,假以时日,整个缙州必有改观——当然这不是一年十年能办到的,需要百年乃至数百年!”
“不怕杨氏势力纠结一起吗?”
迟衡微笑:“不止要让杨氏渗入缙州,还要渗入其他的州池,你放心,士族的力量再强大也会有削弱的一天,而我需要借助士族之力改变整个缙州的风气。”
后来,在迟衡收复缙州之后,他即刻任命杨略为知州,为一时奇谈。
杨略不负所望,率杨氏众子弟渗入缙州每个角落,宣教化,务农桑,嘉谋善政,勤勉有加。两年后,迟衡向杨略讨要矽州知州的人选,并说举荐不避亲,杨略推荐了其弟杨济。杨济年轻力壮,志向高远,励精图治有乃兄之风。而数年之后恢复科考杨氏有多名子弟中举,为尚书,为侍中,为舍人,为紫薇郎,不一而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