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 (第2/5页)
兵砚州,否则京城不保。
陶霄怒,直斥他言重军情。如今这形势显然是乾元军穷途末路,孤注一掷,若调兵砚州,就中计了。不妨先坚守着,等厉煜祺拿下开州之后再压上兵力,否则,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将两手落空。
二人一争,其余群臣亦各有主见。
形势如此危急,郑奕迟疑了。
朝下,陶霄进御书房,特与郑奕再叙此事,他直言不讳:“不错,砚州是很危急,但绝不是挺不过去,就算失了一两个城池也不要紧,砚州有天然屏障。但开州不同,如果夺下开州,与北向京城夹击,则拿下淇州易如反掌,如此一来,北线稳坐江山。”
郑奕凝眉:“你相信砚州能挺住?如果挺不住,京城就失守了。”
陶霄道:“圣上必须相信,否则没有退路。迟衡当初就冒了这种险,把岑破荆的孤军放在淇州,顶住了我们的京城。现在的形式大抵类似,只要圣上赐权,我相信砚州必然会全力以赴,挺得过这几个月。”
郑奕默默从案子上抽了几个奏本,扔在陶霄面前:“你自己看看。”
陶霄越看,脸色越青。
这一本本奏折全是弹劾陶霄的,从政见到私事,甚至连陶霄忙于公务疏于对家人照料,多年无子亦成了“不孝”的理由,当然,最多的是说陶霄为一己私利,袒护厉煜祺,置京城安危于不顾一味急功近利等。
郑奕缓缓道:“陶霄,朕与你结识十余年,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谢圣上明察!”
。
第301章 三〇四
【第三百零四章】
郑奕的优势在权谋与权术;而迟衡则在他出其不意的战略与用人。如果是同在一个朝廷;迟衡毫无回击之力。如果是同在一个战场;郑奕将没有任何优势;毕竟太多时候是主将的决策决定属下们的成败;何况他是个心思太过缜密的人。
陶霄想,郑奕是一个独断而兼疑心重的人。
他若全力支持自己;那一切就好说;他若有一丝动摇则全盘计划将毁之一旦。
陶霄撑得异常的吃力,唯有看到厉煜祺的密函时他才轻松了。厉煜祺远比他想的豁达得多,对京城发生的事并不在意;他再三保证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开州和半个淇州一定会回来。在函的最末;厉煜祺才隐隐透出担心;他详述了开州与砚州的战略,明晰地阐述了拿下开州的重要性,并说砚州肯定能撑得住。
砚州能撑得住,但朝廷呢?
陶霄忍不住揣测,当初迟衡到底是以如何的勇气在即将拿下京城时急流勇退,又以如何的自信让岑破荆一人扛住京城的攻击,以及,他竟然能让容越从淇州攻开州以期突破,那可是数十万大军啊。
陶霄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
因为郑奕发了话,所以平息了争论。表面上,莫问参等主助战砚州的文臣武将都消停了些,喧嚣之后往往是更可怕的沉寂。陶霄发现所有针对自己的那些动作都悄然消失了一样,而朝堂上那些一贯政见不合的同僚们也都奇迹般地同时缄口了。这样更可怕,暗流之下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陶霄密令暗使们刺探消息。
那些文臣武将们大多是得到皇帝的召见后沉默的。
而同僚们私底下密会变得频繁起来。
反观陶霄,不结党营私,但平素往来的人也是有些的,而这些时候,却一个都不见上门了。有一天,在陶府的门口遇上了莫问参,莫问参也不刺了,反而态度温和,这令陶霄大感意外。同时,莫问参觐见皇帝的次数比以前多了。这是一种不祥的迹象,陶霄试探郑奕的意思,郑奕微笑说开州如今太平,说明厉煜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郑奕越这么说,陶霄越不安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