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4/5页)
,为****精锐。)的装备上说得过去,其他的几支部队都不尽人意。
虽然这要比八路军的装备好百倍,但要知道八路军是以游击打法为主,讲究灵活机动。而老蒋领导下的国*军喜欢打阵地战、防御战,这就有两个十分关键的要素:1。兵力。2。装备。
和几个师长、参谋长交谈中王亮了解到****的国防动员和军队指挥体制上也有大的弊端。
国民党的国防动员体制、平战转化体制、军事指挥体制相对于日本方面,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国民党军队指挥序列杂乱,机构膨胀,叠床架屋,职责不明。
战区下辖集团军、师、旅、团,后又增设军。一些军往往只辖1个师,军长亦即师长。
命令、指示及报告,层层递转,费时费力,于作战有损无益。
这样一来后期撤退不就乱套了吗?指挥系统不瘫痪才怪,部队如同无头苍蝇,混乱无序。
再反观日本,日本有17个常设师团,平时每个师团的兵力11000多人,战时扩编成特设师团,人员扩充为24000至28000多人,即由现役的38万人扩编为74万人。
除了预备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还有后备役兵88万人和补充兵役240多万人,各种兵役人员合计有448万多人。
而当时的中国,只有203万现役兵,预备兵役和后备兵役一无所有。
因此,中日两军在接战一回合之后,中国部队后续的战力会大幅减低,但是日军却得以在迅速整补之后,仍可以于第二回合中保持相当的水准。
日军不仅兵力补充系统完备,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之高也是中**队望尘莫及。
王亮简单地估算了一下,按照其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日军的增援,平均时间根本用不了10天。
他们最远可以调动遥远的西北雁门关部队,从停止进攻,转进千里登舰,再航行到上海战区集结,平均不到10天,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队必须是机械化的,有了机械化,一支军队可以当多支军队用。
精壮的士兵只有插上机械化的翅膀,方能振翅高飞。
反观中**队,穿草鞋,徒步走,乘车还经常受到日机袭击,徒增伤亡。
如果战事吃紧,从其他地方调动部队赶来增援,时间上讲也是来不及的。
若国*军第20军从贵州开赴淞沪战场,从贵州徒步出发,一直走到湖南辰溪才能坐上船,从长沙坐火车运到前线最短也要三十几天。
淞沪会战是一场消耗战,国民党根本就消耗不起。
再看武器装备,国*军最先进的大炮是德国克虏伯山炮,最大口径也不过75毫米,射程仅仅几公里,与日军舰炮根本无法相比。
王亮根据从军需官那里弄来的数据来推算,在面对日军战舰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1个连的山炮轰击日舰,但是无法穿透厚重的甲板,只能在军舰上留下一片火光和一点斑痕。
而日军军舰上的舰炮,有的口径超过400毫米,射程超过10公里,威猛的炮火必然把国*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炮兵对炮兵是不敢想象的,王亮也了解一些日军的作战传统。中国炮兵对敌据点和阵地轰击时,即遭日军重炮还击,甚至常常不等架设完毕,日军炮火就前来压制,弄得中国炮兵只好在自己的阵地上东躲西藏,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放出去的炸弹,不是没命中目标,就是根本不顶事,因为威力太小,而日军工事又多又坚固。
再说坦克和步战车,在宛平城的时候王亮就亲身经历过,在战场上乍一看到这种“陆地怪物,不由得心里发毛。
不怕死的战士冲上去用手榴弹与之同归于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