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4/4页)
宜,因为这里的农村相对富庶,便于进行乡村建设。”晏阳初的答案并没有让王振宇满意,这两个地方都靠海,真和小日本干仗那成果就全是别人的了,论建设能力人家小日本更厉害,看看二战前的东北就知道了。而且选择这两个地方开始改革,基本上意味着从一开始,在没有任何底气的情况下就要和江浙财阀在利益的问题上硬碰硬了。王振宇虽然手握军队,但是并不想这么极端。
梁漱溟的答案有点靠谱,江西和湖北,不过依然没能让王振宇满意,这两个地方搞改革,付出和收益实在是不成正比,到时候用他们做榜样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王振宇看着两个和自己年纪相当的年轻人,微笑道:“其实最合适的地方在广东,你们不觉得吗?”
看着目瞪口呆的两人,王振宇难得哈哈大笑了一阵子:“首先是当地的气候,很多经济类植物比如橡胶都适合在那里种植,其次当地人对于生活的追求远超其他各省,最后就是目前广东开发区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不过这个瓶颈期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政治而不是经济,所以一旦突破,你们搞这个新乡村建设就有充足的资金和物资保障了。富余的劳动力也就有了流动的方向,这样的改革成功的概率才高嘛!”
晏阳初和梁漱溟听到王振宇这话顿时大悟,实在是想不到眼前这个凶名赫赫和自己年纪相当的男人在考虑社会问题方面是如此的透彻,他们感觉自己的理想很有可能在这个人手上实现(王振宇心想,当初韩复渠给你们的感觉也是这样的吧,哦,忘记时空了),你让他们如何不喜。。。
正文 第408章 西北残阳
“哒哒哒,哒哒哒,轰轰轰,冲啊,杀啊!”巍巍祁连山下就是狭长的河西走廊,民国的战火毫不客气的随着吴佩孚的西北边防军蔓延到了这里。。。
辛亥革命后,甘肃省出现地方实力派小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陇上八镇”。八镇之中,回汉各半。回族方面有: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宁海(青海)镇守使马麟、凉州镇守使马廷勷(马安良之子)、甘州镇守使马璘;汉族方面有:陇东镇守使陆洪涛、肃州镇守使吴桐仁、陇南镇守使孔繁锦、河州镇守使裴建准。这样就没有形成全省统一的军事力量和指挥中心,这是民国初甘肃政局的特点,它反映了这里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八镇小军阀互不统属,且矛盾重重。
不过没关系,吴子玉来了,而且还是带着十几万虎狼雄狮来的。
吴佩孚别看现在是走窄了,可是投靠王振宇之后,他的实力立刻恢复了起来,下属的西北边防军共计五个师,第一师师长萧耀南,第二师师长孙传芳,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第四师师长杨森,第五师师长王陵基实际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这其中大部分是吃苦耐劳的川军和骁勇善战的陕军,更为重要的他们还获得了武汉方面的补给,充足的弹药和粮秣以及足够的军官。用吴子玉自己的话来说,带兵这么多年,也就是这次最宽裕了。
而八镇的军队放在一起也就是十万人左右的规模,要知道这样的规模已经很是让九百万甘肃人民苦不堪言了。所以吴子玉的大旗一打出来,这八镇的头头脑脑们不得不放弃往日的仇怨开始计划串联自保了。
这里头最悲剧的就是时任甘肃督军张广建了,这位仁兄是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