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部分 (第2/4页)
是为了讨好高祖皇帝,才不得不往前朝炀帝身上泼脏水啊。虽然炀字也代表了史家对他的不看好,可我倒是觉得,杨广此人虽好大喜功,但也不能是一无是处,任他人贬低污蔑,运河劳民伤财是他杨广过于急功近利,但后来人,我大唐却因杨广之罪,而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如果不是这运河,前几年那一场荒灾,李弘怕罪己诏都得下出好几道了。所以这个人不好把握,想找人来演他,难。”武媚说完后,房间里却是静静悄悄的。
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李弘,不明白怎么母后跑到这里来了,而且还说起了前朝杨广?
不过当听到最后的那句话时,心中便已明了,《隋唐演义》,这是自己本来讲给温柔的故事,后来被温柔在宫内传了个遍,加上这又是对大唐皇室有利的故事,于是颜令宾又动了像《白蛇传》等故事的想法儿,想要把《隋唐演义》也编撰成戏曲。
难怪母后在这里,还不让自己来打扰颜令宾,今日要不是裴婉莹说起,自己还没打算过来呢,想不到一过来,就听到了这一幕。
“那母后您认为呢,这炀帝被冠以恶谥号只是……。”
“也谈不上吧,但一个谥号就想定义一个人的一生,却多少是有些可笑了。杨广的皇后萧氏,虽然国破之后颠沛流离、被当年那些枭雄抢来抢去,最终与杨广之孙杨政道相依为命,太宗皇帝把萧氏迎回长安,于贞观二十一年去世,被太宗皇帝下旨与杨广合葬扬州。可当年她在当皇后的时候,杨广对她却是百依百顺,即便是人们所言杨广贪图美色、夜夜笙歌,可萧氏在杨广心中的地位,却是后宫三千佳丽都没办法取代的。所以身为一个女人,从女人的角度而言,你觉得杨广是好是坏呢?在萧后的眼里,她夫君杨广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有功无德的昏君吗?”
(ps:下一章估计得十二点了,今天又晚了,不好意思,别等了,明天早上看。)
963 武媚、李眉
皇帝的称呼往往与年号、谥号或者是庙号联系在一起,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便是以其庙号称呼为多,而杨广隋炀帝,则是谥号,也是人们称呼最多的一种称呼。
而到了明清时期,则是以年号称呼为多,不论是朱元璋的洪武,还是朱由检的崇祯,乾隆、康熙皇帝的乾隆,则都是年号往往被人称呼为多。
而在大唐之前,隋朝便是以谥号为多,到了大唐则是庙号为多。
炀帝自然便是谥号,而且根据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后妃、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行径,给予一个完全主观性的评定性的称呼,来评判一个人。
从开始的周公制谥,再到晋孔晃注《汲冢周书周公谥法解》,从而便开始了让一代代的帝王将相、诸侯大臣,文儒大贤为了生前身后名,前赴后继。
而既然有了谥号,用来评定一个人的生平,或用一字,或是两字,但不论如何,随着人们绞尽脑汁的想方设法,谥号也就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
隋炀帝很不幸的或者说是出乎意料强大的,甚至把炀这个字,因为他的关系,而使得人们一看到这个字,就第一反应的认为乃是一个贬义词。
李弘站在窗外,莫名的想起了上一世一位史学家,胡戟所说的话:“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以及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想到此处,李弘对于龙妈能够站在杨广的角度与立场看问题,能够给予杨广一个中正的态度,也就不觉得为奇了。
而他,至于个人对杨广的看法,李弘倒是没有任何的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