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粒子对撞炮:解锁宇宙级毁灭与创造之力 (第1/6页)

量子脉冲护盾稳固星际防线,为联盟赢得喘息时机,可宇宙局势依旧波谲云诡,敌友势力变幻莫测,对更强攻击手段的需求如箭在弦上,催促着联盟科研精英们再次踏上革新武器之路。在对微观粒子世界更深入挖掘与对宏观宇宙能量规律反复钻研后,一款足以颠覆战场格局、拥有毁天灭地之威的粒子对撞炮,逐渐从理论构想走进现实,成为联盟扞卫主权、开疆拓土的又一倚仗。

粒子对撞概念早存于科研蓝图,过往多用于基础物理探究,在巨型环形加速器中,科学家们让微观粒子如质子、电子等加速、碰撞,借此窥探物质深层结构、解锁宇宙创生奥秘。联盟科研团队受此启发,决意突破实验室局限,将粒子对撞原理“武装”至星际武器,打造能在实战中释放恐怖能量、克敌制胜的粒子对撞炮。

研发伊始,难题似荆棘丛生。首要困境是如何在有限炮体空间内,实现粒子超高能加速,达到实验室环形加速器千米级规模才能企及的能量层级。传统加速器借超导磁体构建环形轨道,利用交变电场反复加速粒子,可这对武器化应用太过笨重。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引入“量子加速矩阵”设想,以量子点阵列替代环形轨道,每个量子点如微小“能量引擎”,能借量子隧穿效应与外部电场协同,瞬间赋予粒子强大推力,实现短距、多级、爆发式加速,让粒子在米级炮管内获得堪比传统加速器长程奔袭后的惊人动能。为了让量子点阵列稳定高效运作,科研人员历经无数次实验,从量子点的选材开始精挑细选,最终敲定特殊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其独特的能带结构能与外部电场完美契合。在耦合工艺上,反复尝试分子束外延、化学溶液合成等方法,调整参数至微米级精度,历经上千次失败后,才让量子点间耦合达到理想状态,保障粒子加速通道顺畅无阻。

粒子源选取与制备同样棘手,常规粒子源产出单一、强度不足。团队经海量筛选,选定特殊“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为“弹药”起点,它是宇宙大爆炸初期极高温高压下物质形态,蕴含原始且狂暴能量。在实验室特制“量子熔炉”中,以高能激光束与超强磁场束缚、加热氢、氦等轻核素,模拟宇宙初生环境,迫使原子核“解体”,融合形成夸克 - 胶子等离子体,再经精细筛选、冷却、压缩,提炼出高纯度、高能量密度粒子束,注入粒子对撞炮“弹药舱”,为后续对撞储备“火力”。仅是模拟宇宙初生环境这一环节,科研人员就遭遇诸多难题,比如高能激光束的功率稳定性难以把控,时常出现能量波动,导致核素加热不均匀,无法形成理想的等离子体状态。为此,专门研发了一套智能反馈调节系统,每秒数百万次监测激光功率,配合自适应光学元件动态调整光束聚焦与强度,历经数月打磨,才攻克这一难关。

炮体设计融合实用与科幻美学,整体呈巨型柱状,炮管由“强相互作用合金”打造,其原子结构经特殊排列,强化对高能粒子束缚与耐受,内壁刻蚀微观“加速纹路”,契合量子加速矩阵能量传导,确保粒子束顺滑加速、精准射出。基座庞大厚重,装配“反冲抑制系统”,内置液压缓冲与引力平衡装置,抵消发射时后坐力,底部“万向悬浮脚垫”可依地形、作战需求灵活调整姿态,适配星际战场复杂环境。操控舱位于炮体后侧,环抱式控制台布满量子显示屏与感应操控面板,与内部“星脑2型智能中枢”相连,凭借超强算力实时监控粒子状态、调整加速参数、瞄准目标,实现智能、高效作战操控。在炮体材料铸造阶段,“强相互作用合金”熔炼需极端高温高压环境,科研团队特制巨型量子熔炉,模拟恒星核心条件,可即便如此,合金成型初期总是出现晶格缺陷,影响性能。通过引入微观晶体生长模拟软件,精确调控熔炉温度、压力及元素添加顺序,耗时半年多,才成功锻造出无瑕疵的炮管材料。

能量供给是粒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