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 (第3/5页)

个原因是等待广州刺史邓岳的到来。

邓岳此行带了万余人马,可以进一步增大晋军的实力,同时,华安还想和邓岳探讨一下接下来的行动方案,毕竟,邓岳常年镇守交广二州,对交州的情况肯定比华安清楚。

在等待邓岳军团的几天里,华安日夜苦读兵书,思考该如何对付擅长丛林战的叛军,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思索后,华安想到了一个初步的方法,那就是制定全新的作战阵型。

大晋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赵国,因此,北伐军平时训练的阵型,都是成千上万名士兵组成的强大方阵,这种阵型虽然威力巨大,但在丛林密集的交州却是很难发挥强大的威力,大军一旦进入丛林,原有的阵型就会被树丛阻隔,从而完全失去阵型的作用,这样一来,北伐军与叛军的作战就只能凭借个人的勇武,在兵力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伤亡一定会很大,这是华安所承受不了的。

为了改变这种颓势,华安想到了后世戚家军的‘鸳鸯阵’和‘小三才阵’这两种阵型在戚家军平定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极为适合丛林作战的小规模阵型。

当然,后世戚家军的‘鸳鸯阵’是十二人为一队,而华安麾下的北伐军是十人为一队,若是照搬鸳鸯阵,需要对队伍的编制进行极大的改组,如此大的整编规模,短时间内很难完成,为此,华安决定就以现有的十人为一队,创造一种小鸳鸯阵。

小鸳鸯阵的结构比鸳鸯阵要简单许多,组成为前方两名刀盾兵,中间四名长枪兵,最后四名弓箭手,其中弓箭手还额外装备一把用于短兵相接的环首刀。

在地形极为狭窄和复杂的地方,小鸳鸯阵也可以分解成两个小三才阵,组成各为五人,前方一名刀盾兵负责掩护,中间两名长枪手负责刺杀,最后两名弓箭手负责远程射杀和近战肉搏。

这两种阵型机动灵活,大大增加了在丛林作战的适应性,可以很好的对付擅长丛林战的叛军。

想好阵型之后,华安将阵型的具体结构画在纸上,而后召集部将讲解要领,麾下部将在这些日子的作战中,也算尝到了叛军丛林战的威力,在听完华安讲解小鸳鸯阵的要领后,无不拍案叫绝。

新的阵型所需的兵器皆是北伐军的主要兵器,因此也不存在兵器缺乏的问题,阵型研究好之后,只需要让部分士兵换上其它装备即可。

随后,北伐军两万步兵开始重新分发兵器,并随即在交趾城内外的空地上展开了初步的适应性训练,以熟悉新阵型的应用。

交广二州军团的士兵见北伐军如此训练,也都好奇的立在周围观看,刚开始是看热闹,但很快,一些有头脑的将领便看出了北伐军阵型的巨大优越性,是克制叛军的阵法。

为此,交广二州军团的将领便向华安讨教小鸳鸯阵的奥秘,华安也不藏着掖着,毫无保留的告诉了他们,随后,交广二州大军也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整个交趾城的军队几乎都在训练。

几日后,三路大军都能够熟悉的运用新的阵法了,而就在这时,广州刺史邓岳所领的万余大军也抵达了交趾城。

刚到交趾城外,邓岳便看到了正在刻苦训练的三军士兵,他正好奇这些士兵为何阵法混乱,仔细一看才渐渐发现一些玄机,并暗叹此阵法的奥妙。

邓岳策马走到一处正在训练的士兵面前,问道:“此阵法是何人所创。”

“回将军,这是我们华将军新创的‘小鸳鸯阵’。”一名北伐军小校如实回道。

邓岳捋了捋胡子,点头暗叹道:“这个华安真是年少有为啊!”说完策马率领一众部将进入交趾城。

在交趾城的府衙之中,北伐军和交广二州大军军主以上的将领全都齐聚一堂,邓岳和华安官职最大,坐在上首,其余将领根据官职大小分作两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