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2/4页)
弟纳伊姆(Naim)亲王被告知,阿富汗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家门口,例如解决与巴基斯坦的边界纠纷,而不是寻求武器援助。这一拙劣的回复是为了展现对巴基斯坦卡拉奇政权的支持,前不久一位国防官员还称该政权“具有全球性的战略意义”。
这一消息传回喀布尔没多久,苏联人就介入了,他们表示愿意提供军事装备及发展资金。这一提议迅速被阿富汗接受了。苏联人的首笔拨款就高达1000万美元,随后又提供了其他方面的支援,以帮助阿富汗修建桥梁、升级通信设施和扩建公路系统,包括坎大哈与赫拉特之间的公路。来自莫斯科的资金和专家还被用于建设了1。7英里长的萨朗隧道(Salang Tunnel),该隧道所在的公路向北一直通到苏联治下的中亚地区。这条象征着苏阿友谊的道路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成为了苏军最重要的补给线。讽刺的是,它同样也是21世纪初将美国及其盟国车队带入阿富汗的关键运输路线。这条原本是为了增强阿富汗实力以对抗西方而修建的公路,后来却成了帮助西方根据自身利益重塑阿富汗的核心要道。
这无疑是一次冰冷的教训。然而几个月后,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而且更富戏剧性。1955年底,曾经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下推翻了埃及国王法鲁克统治的革命者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也想向莫斯科寻求军事援助。这让美国人大吃一惊,立即表示愿意与英国和世界银行一起为阿斯旺(Aswan)大坝的修建提供资金。华盛顿与伦敦进行了数次高层磋商,讨论如何继续安抚纳赛尔。讨论的结果是承诺向埃及提供武器,并且向以色列施压,迫使其同意与埃及签订条约,希望以此改善两国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
其实,惹恼纳赛尔的是《巴格达条约》。他认为该条约阻碍了阿拉伯世界的联合,并且为西方人维护其在本地区的地位提供了工具。如果西方的资金和援助能够马上到位,他也许不会那么暴躁,至少在短期内如此。但是,由于美国议员担心大坝的修建将使得埃及棉花的产量激增,从而导致价格下跌,影响美国农民的利益,因此资助的承诺最终又被取消了。这一私心是致命的,它成了压垮美国同埃及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纳赛尔是一名玩弄政治冒险的高手,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曾经说他一心想要“成为阿拉伯的拿破仑”。现在,他决定让事态升级。英国外务大臣在1956年春天傲慢地评论说:苏伊士运河是中东石油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对英国的利益来说至关重要。对此,纳赛尔尖锐地反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埃及就该分享运河的利润,就像石油输出国分享石油的收入一样。他十分清楚,西方人为了维护其资产会不择手段,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将运河国有化必定会给埃及带来巨大的利益。
当美国人开始计算关闭运河将给石油价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时,英国的领导层却已陷入了一片悲观失望的气氛当中。“真相是,我们进退两难。”颇受好评、人缘极佳的英国财政大臣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写道,“如果我们对埃及采取强硬手段从而导致运河被关闭、通向黎凡特的输油管被切断、波斯湾造反、石油生产停滞,那么,英国和西欧就没指望了。”但是反过来,如果西方人什么都不做,纳赛尔将不费吹灰之力地赢得胜利,而且还会在别的地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有中东国家都将有样学样地将他们的石油工业国有化。
纳赛尔继承了摩萨台的衣钵,并在他倒下的地方重新出发。西方的外交官、政治家和情报人员们开始考虑联手行动,以应对这些与西方利益作对的领导人。没过多久,英国就开始寻找“推翻该政权的方法和途径”:伦敦的一位高级外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