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5页)

编娱乐新闻的去采访一经济领袖?

霍帼英抬起头,无视我的惊讶,严肃地说:“徐氏集团本来一直专注地产发展,近年来却对影视制作产生兴趣。我收到消息,徐氏目前正接洽两部电影的投资与制作,一部是新天地的《青花瓷传奇》,一部是奇幕的《高校惊魂》。两家都是上市公司,制作实力、业内口碑、卡司阵容也相当,外界对于他将选择哪部戏作为徐氏集团迈进娱乐圈的第一步充满猜测,只是当事三方都守口如瓶,不肯对外界透露一点风声。这件事对影视界、商界和股市都会产生不小影响,因此也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焦点。这个徐锵虽然一向神秘、低调,但是对这次投资却是充满期待,近期的相关媒体访谈邀约他都来者不拒。”她顿了一下,接着说,“你来报社三年一直负责的都是娱乐版块,人物专访写得相当不错,你的简历也注明你在大学时曾经选修过经济学,基于这次采访的特殊情况,派你去也许是最合适的。”她丢给我一份资料,说:“这是我所能搜集到的徐锵的资料,全整理在这里面。时间和地点我已经叫诺娅在约。好了,有没有问题?”

办公室潜规则一:摸清大boss的语言习惯很重要。例如霍帼英的这句“有没有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问句,而是有正确答案的,那就是“没有问题”。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拿起资料说:“没有问题。”后便转身离开了。

下午我一直翻着徐锵的资料发呆,心想,我要是他,要作死难了吧,《青花瓷传奇》属于大片+文艺片,《高校惊魂》属于类型片+商业片,前者是名导名家的大制作,后者是新晋小生小花旦的诚意奉献,选择前者,投入大,产出大,但风险也大,选择后者,投入小,周期短,但极有可能成了炮灰。不过按照国内电影市场的逻辑,只是想依靠电影赚钱是太容易了,前者是大片,投入大,没关系,只要后期转制成3D,保管赚得盆满钵满,后者是类型片,票房难有保证,更没有关系,可以拍续集嘛,一部烂片分成几部上映,也不会亏本。只是如果这个徐锵真正想拍出一部电影呢,他会怎么办?正想着,又一份资料砸到我头上:“明天早上十点,徐氏大厦28楼,别迟到了。”

我拿过资料,问程诺娅:“这是什么?”

“我做的采访纲要,希望明天可以帮到你。”

我开心地咧嘴笑:“诺娅最好了!明天回来我请你吃饭。”

诺娅冲我看了一下午的资料努努嘴:“你看得怎么样了?”

“呃,倒是看了一下午,只是除了觉得徐锵这个名字耳熟之外,再无其它收获。”

诺娅笑:“那怎么办?你要是首战失利了怎么办?”

我眨巴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说:“哎,听说这个徐总惜字如金,想从他嘴里问出什么东西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别泄气呀,听我的话,你早点回去好好睡一觉,只要你别再惦记着你的彦钧,就什么事儿都能搞定。他就一渣男,而且你俩能好过今年才怪呢,真不知你怎么想的?”

我撅嘴:“人家好不容易在25岁才交到一帅哥男友,你怎么这么不看好我们?呃,我好象还没来得及和你说呀,你怎么……”

“你给gary说了,不就相当于给全编辑部的人都说了嘛,哈哈。”

我气得大叫:“死gary!”起身想修理他一番,人早没影儿了。

第二节 电梯

工作才是一根“忘忧草”。昨晚一回家就钻进房里搜索起徐锵的各种资料和视频,老妈九点钟给我端来一碗鸡汤,以为我那是要熬夜的节奏,没想到我喝完鸡汤就困得不行,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我伸着懒腰,感到全身充满力量,拿出昨天已经整理好的装备——小西装、碎花裙、帆布鞋、采访包、录音笔出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