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5页)

别好的朋友。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跟徐滔有一种骨子里的默契,就是在做人、做事的态度上都非常相像。在《法治进行时》最初策划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讨论,应该做一档什么样的栏目,给北京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当时就确定了“进行时”这三个字,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完成时态的报道,而是永远的现场、永远的过程、永远开放的视角、永远的前沿。

一、记者徐滔

现在,我们都把徐滔看作一个知名主持人,但是在我的心里,徐滔永远只有一个身份,就是记者。我多次参与评选优秀主持人的节目,总有人问我:“徐滔到底有什么优势?她在女主持人里不算是最温柔的,不算是最漂亮的,也不是那种主持文艺、时尚类节目的主持人,生命力为什么那么长?”我会告诉他们,答案在于她在做主持人之前就是个优秀的记者。当下,主持人这个职业通常有一种危机,很多主持人一旦不再主持节目了,想做一个好编辑都很难。但徐滔不同,她是摸爬滚打过来的,身上有一种狂热的职业热情,对各种角色都能胜任。我曾开玩笑说徐滔是天生的新闻动物,只要有了新闻,她哪怕冒着种种危险、受处分或者挨批评,都一定要去做。

她的天职让她觉得:我是记者,我必须在现场。所以,我所认识的徐滔首先不是主持人徐滔,而是记者徐滔。不管从前还是现在,哪怕现在她身上带着知名主持人的光环,我仍然认为她是记者徐滔。

十多年以来,从西站绑架案,到吴若甫被绑架案,有危险的地方就有徐滔。每次评奖的时候,总有人会说:“徐滔得奖太多了,怎么总是她得奖呢?”别人不清楚,但我清楚,徐滔得的奖其实都是她出生入死堆积起来的。大家都羡慕徐滔频频拿奖,可是有几个女记者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深更半夜冲在案件第一线,在警察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就冲进去,甚至直接跟绑匪说“我跟他交换吧”?

徐滔得的奖是很多,但是她在做事的时候并没有得奖的想法,其实这就像是球员临门一脚的时候,他不可能会想踢进去以后我就是冠军,我身后可以有多少荣誉和奖杯。在那一刻,球员脑子里很单纯,只有比赛,对徐滔来说,就只有前沿,只有现场。

其实,我一直挺心疼徐滔。因为我看得见在那个风光屏幕的背后,她所付出的那些辛苦。她一天到晚都待在电视台,废寝忘食,随时待命。我经常看见她外边穿着大衣,底下穿着睡裤,就从楼上跑下来接我们。她经常跟我说,她三天没回家了,一个星期没回家了,一直在这儿。徐滔能有今天的成绩,她背后的付出是不为人知的。她不仅是一个主持人,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而这个背后的灵魂就是她一直在尽着一个记者的责任。我觉得,这是在职业状态下我能看得到的徐滔。

推荐序Ⅱ 十几年的朋友 于丹(2)

二、朋友徐滔

作为一个朋友,我非常喜欢徐滔。徐滔这个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她要对谁好就掏心掏肺地好。我跟徐滔之间从来没有那些很虚的礼节,逢年过节别人发祝福短信的时候,她不给我发,我也不给她发,我只要发短信找她,就是有扶危济困的事儿。在朋友圈里,谁有了特别急的事儿都会找徐滔。徐滔虽然很忙,但她从来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回信息。她总是跟我说,姐你别着急,你现在等着我,我去帮你。永远都是这样。我周围很多朋友说,徐滔的侠肝义胆就在这里。她待人没有任何虚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尽心尽力。

别人说我和徐滔很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都是特别多面的人,有公众看到的非常硬朗、理性的一面,但内心里都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她是一个特别立体的女人,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敢,捍卫良知,尊重弱势群体。她的道义感是让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钦佩的,但是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