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3/4页)

的民乱和降军反正归明又是此起彼伏,还哪儿有时间和郑芝龙在这里空耗。郑芝龙迟迟不肯兑现承诺,也惹得张存仁心头怒气大盛。加上吴三桂等人在其身边的一力撺掇,于是就一声令下,清军各部同时向郑军发起进攻,虽然实际上是点到为止,但吴三桂麾下的夏国相、林长兴、马尚等部却是一早得了密令吗,手下可是不留半分情面,尤溪一战,愣是全歼了两万郑军兵马。

这一来可是将郑芝龙吓得不轻,没有办法,只得连忙派人联络清军,表示自己将马上降清,请清军停战。双方以永安、沙县、南平为界,他将命令麾下各部向清军归降。

四月初十这一天,郑芝龙带领着手下的心腹以及亲兵赶赴南平,面见张存仁,出城的时候,郑芝豹催马赶上,将郑森的一封信交到郑芝龙的手中。

信上只有短短的两行字:“虎不可以离山,鱼不可脱渊,离山不威,脱渊则困!”

郑芝龙握着信纸久久不言,回头看看泉州府以及安平的方向,双目不觉有些湿润,但眼下他却是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郑芝龙踌躇了好一会儿,长叹一声,将信纸撕得粉碎,信手丢至风中,打马扬鞭直奔南平。

南平城如今已经成了三不管的地界,张存仁还算守信用,收到郑芝龙的来信之后,当即命令吴三桂从尤溪撤军,而南平则成了一座空城,清军在南平以西安营扎寨,而郑军在城东立营。南平城则成为两军谈判的所在。

四月十五这一天,郑芝龙按照约定带领郑芝豹等郑家子弟以及五百名亲卫进入南平城,张存仁和吴三桂也同样带了五百人进驻,南平的知县衙门便成为两人见面的所在。

进到张存仁,郑芝龙表现的极为低调,如今身在矮檐下,也不得不保持一个低姿态了。张存仁的态度颇为客气,毕竟郑芝龙这一来,便是预示着大事已了,清军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调动吴三桂所部绿营精兵北返,郑芝龙麾下还有共计十万能战之兵,最重要的是其中包括了数万彪悍的水师,如此一来,便可以沿钱塘江、长江顺流而上,直逼南京,增援博洛和屯齐所部。

这样一来,江南的局面基本上便可以稳定下来,剩下的小股明军和各地的义勇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了。洪承畴的大军平定四川指日可待,随时可以进攻云贵、广西、广东,数管齐下,天下可定矣!

张存仁闻言抚慰了一番,又将加盖了顺治皇帝印玺的圣旨宣读给郑芝龙听,表达了清廷对于郑芝龙归降的态度,表示将分封郑芝龙为闽王,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永镇福建,与国同休。

郑芝龙当然是感激涕零,带着一班郑家的嫡系子弟再三叩谢皇恩浩荡,并表示即日起便将剃发留辫,北返之时还将亲率郑家子弟前往京师叩谢圣恩,以示感激之意。

对于郑芝龙的态度,张存仁很是肯定,当即便吩咐在这衙门正堂摆下酒宴,庆贺郑芝龙弃暗投明。

酒宴之间自然是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吴三桂和心腹谋士方光琛却是极为沉默,两人不动声色看着张存仁和郑芝龙侃侃而谈,不时的对视一眼,将头转向窗外,看看时辰天光。

终于到了晌午时分,城外隆隆的炮声响起,酒席间顿时一阵大乱,郑芝豹等人忙不迭的将郑芝龙围在中间,郑芝龙一脸迷惘之色,“张大人,这炮声却是所为何来?”

张存仁也是一脸迷惑,慌忙派人前去打探,探听消息的人还没有回来,郑芝龙的一名亲兵却是跌跌撞撞的跑进来,“侯爷,大事不好了,清军突然向我大营发动进攻,炮火连天,我军抵挡不住,已然是向后退却,请王爷速速返回!”

郑芝龙大吃一惊,随即不由得破口大骂:“张存仁,你这言而无信的小人,本侯已经答应归顺,为何还要兵戎相见!”

张存仁却是一头雾水,连忙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