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页)

为“飞江”或“飞桥”。为了便于运输和战时的部署行动,壕桥上一般安装有两对大轮子,轮子之间的间距视护城河的宽度而定,当壕桥推入护城河之后,可以让两对轮子正好卡在两边河岸作为桥墩为佳。不过为了保证桥身的稳定性,在壕桥的前端还加装了钩镰,在架设完壕桥之后,那钩镰也会深深陷入泥土之中,极大的保证了壕桥的稳定性。

壕桥确实是横跨护城河的有力工具,但是想要把它成功架设到护城河上,必须要拥有一定的速度。只有速度达到了一定程度,壕桥从能借着惯性将前端延伸到河对岸;如果速度不够,在惯性不足的情况下,壕桥极有可能会一头栽进护城河里去。

看看已经到了需要冲刺的地点,负责保护辅兵的重甲步兵纷纷撤开了龟甲阵,将一条条通道让了出来。上百名袒胸露背的曹军辅兵推着一架壕桥从阵中冲了出来,他们喊着整齐划一的号子,奋力甩开步子推着壕桥朝护城河冲了过去。在冲出龟甲阵保护的瞬间,辅兵们就已经知道他们即将面临死亡的洗礼,任何迟疑都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他们只能拼命的跑起来,希望在死亡到来之前,自己可以跑过眼前那段可怕的“死亡地带”。

是的,那是由无数攒落的箭羽形成的死亡地带。

看到曹军的壕桥开始冲锋,下邳的守军立刻意识到了危机,于是纷纷将所剩不多的箭矢往曹军头上宣泄下去。纷飞的箭羽构筑成一曲死亡的乐章,失去了龟甲阵保护辅兵们的伤亡开始急剧增长,在短短不足二十米的冲刺距离内,就已经有接近半数倒在了箭雨中。

不过,曹军的辅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退缩,继续推着壕桥朝护城河冲锋。片刻之后,八架壕桥先后到达了护城河前,就在前轮悬空的瞬间,剩下那些辅兵齐齐高喊一声,奋力压下壕桥的尾端,壕桥的前端便以后轮为支轴,高高的翘了起来,借着冲刺的惯性越过了护城河,狠狠的朝河对岸砸落。

轰隆隆!八架壕桥的前端先后重重的落下,除了其中一架因为在冲刺过程中,受到猛烈的箭雨袭击而力量不足,一头栽进护城河之外,其他七架全都经受住了严酷的战场考验,成功完成了架设。

壕桥一旦架设完毕,曹军的重装步兵便迅速通过护城河,用龟甲阵下邳城下构建起了严实的桥头堡。随后在重装步兵的掩护下,辅兵们驱动着各种攻城器械相继越过壕桥,纷纷抵达了下邳城脚下,惨烈的攻城战役随即打响了。

无数云梯很快就被辅兵们架上了城头,还舍生忘死的死死将云梯摁住,不让并州军再轻易把它们推翻。那云梯顶端带着的钩镰死死的箍住城桓,再加上那些辅兵拼死守护,并州将士想要将它们推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就在这个时候,几座巨大的“井栏”已经缓缓渡过了护城河,逼近了下邳城下,让守军将士们不能不新生忌惮。

井栏,是这个时代最常用的大型攻城器械之一。由结实的木料组合而成,四方柱形,下面安装有轮子便于移动。井栏的高度视城墙高度而定,必要时甚至可以高达十数米。一般而言,井栏的高度要比城墙高出一截,好让井栏上的弓箭手对城头形成有效的压制,也让城头守军需要仰射才能还击,彻底改变攻守双方的地形优劣态势。

随着四座巨大的井栏加入战场,城头上的并州军弓箭手们就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再也无法肆无忌惮的露出脑袋朝城下放箭。眼看着整个城头都要笼罩在井栏射手的威胁之下,张辽只好命弓箭手们分成四队,和井栏射手们展开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