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 (第3/5页)

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大家是否还记得,主角当年与闰土是多么的亲密。

大家是否还记得,主角回忆闰土给他讲在田里刺猹的画面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充满回忆。

甚至,主角这一次回家其实除了看看故乡之外,最想见的还是闰土。

只是,一声老爷,冲破了一切。

是什么让原来的闰土与我的友情再也不再?

是什么让原来的闰土不再叫我迅哥儿,而是称呼我为老爷?

是规矩。

而这规矩,便正是从祖祖辈辈历史遗传下来的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

等级。

是的,就是等级。

别认为这是封建时期的等级,也别认为这是以前的等级观念。现在是现代社会了,现在是新中国了。不不不,等级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也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新中国社会。甚至,在现代社会,社会中的等级观念更为的严重。

就像原来一位贫穷的村中少年一直被村里人看不起,被村里人欺负一样,可是,过了十几二十年之后,人们却是发现,这位村中少年发了大财,亦或是当了大官。从此,原来看不起这位少年的人儿,就此变得看得起他了。原来欺负这位少年的人儿,变得再也不敢欺负他了。

不,什么不敢欺负,恐怕这会儿连提以前的事儿都不敢提了。有些人,甚至还有事没事跑去那位少年的家里,巴结一下他,指望什么时候能让这位少年回头帮他们一把呢。

如果不是现代社会早已不兴叫什么老爷,恐怕,叫老爷的又何止闰土一个?

当然,这并不是闰土的错。

是谁的错?

主角秋水先生也不知道。

就像秋水先生看着“宏儿“与“水生”一样,当年的“宏儿”与“水生”之间的友情不正是自己与闰土的翻版呢?或许,他们现在还玩得很快乐,现在他们一直称兄道弟。但是,谁能保证。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的友谊还在,他们还能以兄弟相称。

这是人的错?

还是社会的错?

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此抛出。

===

ps:鲁迅没有写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小学课本上的少年闰土其实是节选《故乡》里鲁迅回忆闰土的情节。所以,少年闰土里的闰土与完整版的闰土有很大的差别。(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八章:有一种精神叫做:阿Q精神

故乡紧接藤野先生一文,虽然故乡看起来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但故乡与藤野先生这两篇散文在回忆当中却是蕴含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这个内容由初开始的令人惊艳,耳目一新,再到后面的沉重,以至于到最后,则是压得有一些喘不过气来。

而在故乡之后,孔乙己则更是将这种沉重提升到了一个质的高度。

孔乙己说的是一个没有考上进学的读书人。

对于这样的一位人物,事实上要分析他,则要对他进行多面分析。

首先,孔乙己做为一个读书人,他有他善良的一面,或者说是人性闪光的一面。如孔乙己在教主角“我”写“茴香豆”的“茴”字,这里面的“我”可能不是秋水先生,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哪怕是我对孔乙己无理轻视,孔乙己仍是善良的一遍遍说,对呀,对呀,这个茴香豆是这样写的,但你知道其实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吗?

其二,孔乙己在来店里喝酒的时候,一帮小孩子围住了他。各位想一想,其实当时的孔乙己是很穷的,他并没有多少钱在店里消费。难得的一次消费有小孩子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