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5页)
颐墙窈笠�谡夥矫娑嗯嘌�恍┑湫汀�
现在就有这样的典型。我听说有一个粮食贩运户,这几年每年的销售量都在一千多万斤哩。可是工商和粮食部门最近却把他查了一下,罚了好多钱,说他是投机倒把,还要求政法部门介入,进行刑事处罚哩。
有这样的事?
当然。
这种行为必须制止。人家南方现在的口号是,见了绿灯跑着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不过,这事等以后再说。今儿我是想和你说一件事,听说县铁厂有个小伙子叫王强,这个人怎么样,你去给我侧面了解一下。
听他这么一说,吴琪微微地笑起来。事实上,席美丽已和他说过这事,王强前些天还给他家里送去一个大被罩。但他只能一本正经地说:此人我不认识,但是听铁厂几个领导说,他们厂的确有一个后生文字水平很高,写得一手好文章,人也特别老实厚道,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厂领导们还托我向你推荐呢,我说我又不认识没有答应。
狄小毛见他这么说,连忙挥挥手:现在是经济时代,寻找一个好写材料的不容易。这样吧,你就抽点时间,把这两个人一起考察一下,如果都不错,一起调进办公室吧。
好的,我想想办法看。吴琪又暗笑一下,连忙退了出去。
此后,一连过了几天,始终没见吴琪的回音,狄小毛不竞有点不快。可是由于是这档子事,又不好脾气。同时,席美丽对这事挺着急,每天回了家,都要在他耳边磨叨几句。言下之意,他这个书记当得太窝囊了,调个人还这么费劲。实在耐不住了,狄小毛只好又把吴琪叫到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他考察得怎么样。
吴琪一看他这样子,立刻拍一下脑袋说:看我这记性!这几天事情多,竞没顾上向你汇报。这事我已经了解清了,原来王强和厂长们说的竟是一个人。我反反复复问了好些人,一致都说,这人心眼实在,工作能力强,文化水平也高,的确是一块难得的好材料。依我看,还是把这后生调进办公室来吧。
狄小毛认真地看着他,似乎思考了好一会,才淡淡地说:好吧,就依你,把他调进来吧——不过,这事我还是先和张县长说一声吧。
这……吴琪想不到狄小毛办事这么谨慎,只好点头同意,再没说一个字。
第二天来到办公室,张谦之就跟进来。自从他们的位置生了奇妙的转化,狄小毛对张谦之反而比过去尊重了许多,张谦之似乎也比过去更加谦和,大事小事都说“请狄书记审示”,张口闭口都是“在以狄书记为班长的县委一班人领导下,”表面看两个人客客气气,形成了一种十分团结、安定的局面。可是,面对张谦之那一眨一眨的眼神,狄小毛却总有一点不好捉摸的感觉,心里也就愈加反感和厌恶了。看到他进来,狄小毛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和张谦之一起坐在沙上。
张谦之连着抽了两根烟,才谦和地说:
狄书记,有两件事,我想向你汇报一下。
什么事?能定的你就定好啦,咱俩还汇报个什么!
这可不好定。一个是关于卢卫东,这几天县里的几个同志都连着找我几次,我也实在无法可想。你也知道,“文革”中他的确也做过一些事,现在有几个老干部一直在告他,你说他这“三种人”到底该怎么定?
这个人……狄小毛斟酌着词句,不竟沉吟起来。老实说,对于卢卫东这个老领导,狄小毛还是很有感情的。无论如何,他也是自己第一位老上级。刚上任时拿卢卫东开刀,是由于情势使然,不得不为。现在的情况已经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真不愿意再在老头子身上作文章了。
自从调回乡镇局当副局长,卢卫东一下子变得灰溜溜的,整天唉声叹气,又连着病了好些天。听人讲,前些日子从银行贷了一笔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