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第2/3页)

兩次,他還覺得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隨便咋說,也不至於活不下去。而這次,要是再不下雨,活路在哪裡,他還真看不出來了。

蔣文洲抱著一個包回來了。他跟蔣元慈說,近一段時間來,城裡的人都在千方百計買糧食,米價漲到二十八千文一斗,還搶都搶不到。聽一些老年人說,象今年這種干法,他們都沒看到過。蒲江河那麼大,現在就只剩下幾潭水。西門溝,清水溪,早就斷了流。城頭的人吃水,都要在井邊上排班……

&ldo;天亡我也!&rdo;蔣元慈不禁仰天長嘆。

&ldo;我有個想法,不曉得行不行……&rdo;

&ldo;啥想法?&rdo;

&ldo;自古天干人們都要求雨。我們德義堂何不也求求雨?雖然不曉得靈驗不靈驗,但是死馬當成活馬醫,要是能求得一夜雨,那不就好了?就算求不來,袍哥弟兄們也曉得堂里在管是不是?&rdo;

&ldo;求雨這事,雖自古有之,也還真沒有親眼看過求下雨來的情況。既然這樣,我也覺得可以試試。哪,你通知各排大爺,明天早上九仙茶館議事!&rdo;蔣元慈雖然似信非信,但此時此景,也不能不竭力而為之。

五月十一這天下午,蔣元慈把自己作了精心打扮了一番:一頂綴著紅頂珠的黑絲瓜皮小帽,戴在剛剛剃得發亮的頭上;略顯瘦削但輪廓分明的臉,配上山羊鬍子,格外的精神;藍色發亮的絲綢長衫,外套黑色馬褂;腳登白底雲靴,步履如風。

&ldo;你不熱?&rdo;春梅問他。

&ldo;這不是熱不熱的問題。這麼隆重的事……&rdo;蔣元慈一臉的肅敬。

蔣文洲也穿戴得很周正。他在門外叫了一聲,兩個便急急地向九仙山去了。

申時還沒到,九仙山下祭天求雨的人們已經排列整齊,每個人的神情都是那麼的莊嚴肅穆。穿著道士衣褲,腰掛寶劍,手執拂塵的二哥蔣元清站在最前面,一雙男女小童侍立兩邊,後面站著十多個抬著祭品身穿白坎肩的壯漢。蔣元慈隔著幾步站在後面。他的身後依次排列著坐堂大爺戴習武、執法大爺張家朋、當家三爺李子興、黑旗管事蔣文洲、紅旗管事盧世欽。再後面就是按排站著的袍哥弟兄和前來參加求雨的老少男女們。

讓他二哥蔣元清來主持施法求雨,其實並不是蔣元慈的本意。只因蔣文洲說,他二爸聲名在外,三鄉五里也是數一數二的,不請他,說不過去。而且,這方園數十里之內,也沒有別人了。再者,因為文松的事,他心裡還梗起的。要是不請他,說不定他又會到處賣你的啥子濫藥。蔣文洲以黑旗管事的身份與各排大爺們報詢,也都沒有異議,蔣元慈也就只好順水推舟了。

聽了他二哥蔣元清一番宏論,蔣元慈也認為在理。蔣元清說,這求雨是一件大事,不但是為大家,也是為他自己。所以,他願以平生所學,把這件事情做得巴巴適適。他說,要把雨求來,首先,得把地點選好。歷古以來,祭天,都要在離天最近的地方。皇帝祭天,也是在泰山頂上的嘛。我們這兒,方圓幾十里內,哪個地方離天最近?九仙山!我們就應該在九仙山最高的那個山尖上,設壇擺禮,方顯我們的真誠。其次,到時候,所有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得先沐浴,再更衣,潔潔淨淨,莊重虔誠。第三,要強調的是,年輕女人不能參加,哪怕是在旁邊看都不行。因為,如果騎馬,不乾不淨,那是會得罪上天的。得罪了上天,咋能求得來雨?所有的人,都必須心誠。只有心誠,再誠,才會感動上天,也才會求得到雨。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