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3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也是很温暖的,贴近生活。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老和小写得最生动。‘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云:“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力。”上引诸家之说有一共同特点,即认为这首词对农村景象是在进行客观描述。而也有人比如吴小如认为,词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基于这个出发点,对词的文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两句,吴小如就认为“醉里”是作者自己带有醉意而不是指农村中的“翁媪”。吴小如在《读词散札》第十二则中说:“辛弃疾《清平乐&;#8226;村居》上片云:……胡《选》及俞平伯师《唐宋词选释》本皆以‘醉’属诸翁媪,疑非是。此‘醉’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使不醉,即不作吴音乎?‘相媚好’者,谓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为农家翁媪对话也。此惟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学林漫录》初集,页一八七)吴小如认为,从含醉意的作者眼中来看农村的一个生活侧面,比清醒的旁观者在听醉人说吴语要更富有诗意。此词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语也该指作者,而不会是指白发翁媪。可见这首词中作者的心情是开朗喜悦的。(以上来自百度知道)。可见这首词也是受到一致好评的。
另外,像《丑奴儿》那样的小令我也很喜欢,不看主旨,只看形势,觉得轻快。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还记得幼安词中的典故吧?好似神来之笔,张口就来,毫无牵强,反而更有意味。这也是我们可以从幼安身上学到的。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
总的来说,我不喜欢幼安的词,但是并不影响我对他的看法。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他是文武全才,他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的影响不可估量……只能用一个“好人”形容他吧,“好人”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太多。我喜欢文学上的幼安,不喜欢那个满腹牢骚的幼安。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就用臧老的对联,结束这篇文章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提到范仲淹的词,却不自觉的想到《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