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 (第2/5页)
说了,当初我才离开沪城,你就发现海盗宝藏了,早知道我干脆多待几天……”
闲聊之中,天色渐晚,在王观的邀请下,高德全自然欣然来到别墅,十分热闹的吃了一顿晚餐,又观赏了王观带回来的珍宝,这才意犹未尽离去。
在家的情况也不必赘述,反正王观难得回来一趟,所以也在家里多待了几天,这才动身前往江州湖口。
湖口地处三省交界,由长江与鄱阳湖唯一交汇口而得名,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县城的著名景点也不少,毕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吟诗作赋,记胜抒怀,留下许多赞美诗文。
然而诸多景点之中,石钟山却犹如一枝独秀,把其它景点的风光全部压盖住了,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影响力有多么惊人。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就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不管这句话的本意是指什么,反正也足够说明一篇好文章的重要性。
不仅是石钟山而已,另外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或许就是由于古人的一篇文章、一首诗词、一个典故,然后流传千古,让后人铭记。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底蕴,也是让大家骄傲自豪的根源。
此时,王观就来到石钟山上,只见山处于江和湖的分界处,它的一边是鄱阳湖,另外一边则是长江。鄱阳湖水较深,泛出碧波绿色,而长江水较浅,有些微黄。然而山体本身却呈苍翠之色,夹在这一绿黄的中间,形成诸色并陈,各领风流的气势。
风光景致别具特色,也难怪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世人的传诵。
在欣赏美景的时候,王观也没有忘记正事,根据钱老的指点,再向人打听之后,慢慢的来到了一栋十分普通寻常的宅院之前。
王观立即上去敲门,过了片刻就有一个青年走了出来,看了眼王观,发现不认识,顿时微微皱眉道:“你找谁?”
“请问柳大师在家吗?”王观询问道,有求于人,肯定十分客气。
“找我爷爷?”
青年眉头舒展,然后随口道:“他不在,有事出门去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71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ps: 今天第一更,求月票支持。
这个时候,听说柳大师不在,王观也有几分措手不及的感觉。不过他也很快反应过来,尽管钱老打过招呼了,但是柳大师不知道自己今天过来,所以出门了也很正常。
事实也是这样,只听青年说道:“到湖边钓鱼去了,你找他有什么事?”
“果然不出所料……”王观心中一定,然后笑道:“我是请柳大师帮忙铸钟的。”
“铸钟?”青年眉头一皱,再次打量王观,随即笑道:“你是钱老说的王观吧。”
“对,就是我。”王观连忙点头,好奇问道:“大哥怎么称呼?”
青年大概三十岁左右,身材有几分粗壮,浓眉大眼的有些质朴。从有些发黑的皮肤,以及双手粗厚的茧皮看来,王观怀疑他应该是继承祖业,说不定也是个铸钟师。
“柳志成。”与此同时,青年自我介绍起来,然后招呼道:“进来喝杯茶吧,我爷爷估计要到中午才能回来。”
王观从善如流,跟着柳志成走了进去,来到客厅坐了下来。
斟茶倒水之后,柳志成随口问道:“你要铸造的佛钟,大概需要什么规格?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古钟的规格,自然是有大有小,外形也很有讲究。
以最著名的永乐大钟为例,这口钟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匣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