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部分 (第2/5页)

卷,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寒食帖……

抛开这些让人耳熟能详,属于稀世珍宝的文物不提,另外最多的恐怕就是善本古籍了,将近有二十万册。当然,最丰富的却是明清档案文献资料,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的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

那些资料,都是当年清宫遗留下来的档案。在辛亥之后,由于清帝是被迫下诏退位的,而且由于北洋军阀的关系,予以了一定的优待,所以清宫档案却是没有毁于战火之中。

能够兵不刃血,还算是比较平和的结束了帝制,在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比较值得赞赏。至少各种文献资料得以遗留下来,对于研究文化的学者来说,就是极大的功绩。

另外也要说句题外话,与京城的故宫相比,台北故宫的周边文化产品做得很好,而且非常懂得运营。比如说前不久,借着清宫戏的热潮,趁机推出了康熙、雍正等皇帝的御笔指示,也算是火了一把。

这种商业运营的事情,台北故宫无疑有自己一套流程。

反正在博物馆大致参观之后,在崔馆长的提点下,王观等人又返回了一楼。与此同时,在一楼演讲厅的位置,已经集聚了不于中外记者。这些人自然是崔馆长安排叫来的,却是为了海外宣传造势。同时也是运营的部分流程,王观自然要配合。

看到一行人进来,一帮记者也知道正主出现了,纷纷举起相机抓拍。有人把重点放在崔馆长身上,也有人注意到王观是生面孔,更是把镜头聚焦其中。

一时之间,王观等人还没有开口说话呢,镁光灯就已经把讲台交织成一片绚烂的海洋。对于这样的阵势,不管是崔馆长,还是王观,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面带笑容,任由记者拍照,等到过了两三分钟,灯光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谢谢,谢谢大家……”

这个时候,崔馆长才站了出来,微笑道:“今天十分的荣幸,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来自希夷博物馆的王先生!”

在崔馆长的引请下,王观也露出了矜持的笑容,神态自若,轻步走到讲台上,开始了海外巡展宣传的第一波。

“希夷博物馆?”

然而,一些记者眼中却透出几分迷惑之色,还在寻思希夷博物馆的来历。不过有人的反应极快,瞬间就想到了最近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珍宝展览。

适时,专业的素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告诉他们,今天的记者会,恐怕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想到这里,本来已经消停的闪光灯再次浮现……(未完待续。。)

第996章 天王级待遇

ps: 二更了,求两张月票,请大家支持一下,谢谢。

闪光灯交织如雨,王观毕竟还没有做到久经考验、无动于衷的地步,所以目光微微垂落,避开了灯光的直接照射,这才感觉舒适一些。

还好,相对拍照来说,那些记者更在意实质性的消息。比如说王观来到台北,不可能单纯是来旅游参观的吧,又或者说两个博物馆合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最最重要的是,珍宝什么时候抵达台北展览?

在拍照结束之后,听到记者七嘴八舌,乱蓬蓬的问话,王观多少也有些佩服这些人见微知著的能力。只要介绍了身份,再往台上一站,根本不用多说什么,记者就帮忙脑补起来了,而且把事实推测得**不离十。

所以说,吃这碗饭不容易啊,没有一点联想力,也保不住饭碗。王观心里感叹,在一帮记者追问之中,只是努力保持笑容,却没有透露任何口风。

至于崔馆长,更是深谙吊人胃口的节奏,当仁不让地接过了话题,含糊其辞的表示王观这次前来,却是为了考察参观而来。至于为什么要参观考察,他却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