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3/4页)

还带回了不少枪炮盔甲,这些原本也是需要大笔银子去做,如今则只需要花些改造的费用,铁匠都是自己营里养着,又有了几十号葡萄牙人。在这方面还真是得了很大便宜,转眼间从地主变成了土豪。

徐州卫这两年也习惯打仗了,当初那种平和心态一去不复返,死了人也不再大惊小怪。宋庆每次宣传做的都不错。保家卫国的概念基本上每个徐州人都能说出个道道,加上徐州百姓们原本就不是土里刨食的安分主儿。刘邦项羽严格来说可都是这里出来的,加上后来的什么朱全忠、刘裕、李憬、萧道成之类,以及这地方延续千年不衰的武风,几场仗下来大家就都习以为常。甚至有点辽民的心态了,哪怕周围没什么强敌时刻骚扰,大家也不会把打仗当回事。

因此这抚恤只要发的及时充足,谁都不会有意见,宋庆又组织了一个很隆重的追悼会,这次连祭文都是自己写的,通篇都是大白话。还用的演义模式,不少年轻人听了之后直接找上狗营各处军官,表达了自己想要投军的愿望。

这么充满理想主义而又美好的愿望,宋庆怎么会不同意。况且如今徐州一切如常,丁魁和赵满熊管理的很不错,邳州那边暂时也不需要他去插手,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始扩军,将自己的人马扩充到原来的三倍左右。

宋庆原本有两千五百兵马,当然这是朝廷规制之内的,他千户所下辖的一千人,以及狗营的一千五百人,其他地方虽然也有不少队伍,就比如说翻山鹞子等土匪,以及在此被他整合起来的民团,包括沛县那边的屯所乡兵等等,总人数高达五千人左右,只不过这些人都是制度之外的,轻易不能拿出来见人,而且土匪们大多还是自行其是,只在用到的时候出来听命,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他的人,唯一的例外就是翻山鹞子,他现在是总旗了,部下那些人能够算是宋庆的兵。

如今就不同了,宋庆做了参将,参将带兵一直都没有什么太确切的数字,大明建国初期的时候,一个参将手下几万人都不新鲜,弘治正德之前也还比较多,到了嘉靖年之后开始直线下滑,领兵多在三四千人左右,崇祯年很多参将手下不过一两千兵马,如果不计算战斗力的话,甚至连卫所的一些实权千户都比参将人多,但这只是常态而已,并不是卡死的数目。

如今宋庆做了这个参将,带几万人肯定不用想的,哪怕朝廷真准了,他自己也养活不起,毕竟他不要那些滥竽充数的,兵马都是严格训练,装备也尽量往好了配备,否则将来打起仗来,他的部队将和其他明军队伍没有区别,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他再有十个碧波池也不够大军吃用的,现在的买卖全部搭进去,怕是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此人数肯定不能这么多。

但太少的话也不行,这两年间东奔西跑打生打死的,就为了多带些兵马,如今好不容易得偿所愿,自己还处在一个兵员极度丰富的地方,这要是不多拉些人来,那是连自己都对不住,更别提那些战死的弟兄了。

四千多乞活军首先计算在内,尽管这些人战斗力很不错,宋庆也打算让他们跟着一起操练,将来练出一支强兵来,但名义上肯定不能计算进去,还必须要单独开出个地方来让他们劳动改造,哪怕做样子也要做出来。

目前头一批要加入进来的,就是薛五从家乡沧州带来的一千来号人,这批人战斗力非常强,运气也相当爆棚,之前在山东打仗时候居然一个没死,来徐州的时候也是雄纠纠气昂昂,最关键的是这帮人进了徐州以后,生活要多适应有多适应,本来就都是练家子,整天混在军营里头,没事打打拳劈劈腿,很快跟本地人混熟了,反正看不出半点是在异乡生活的模样。

当然,这些人进入队伍之后,还需要重新操练起来,他们的战斗力确实很强,但那是单兵素质,问题在于江湖私斗在两军阵前根本用不上,这件事薛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