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4/5页)

阳牵制,使其不敢继续西进。叛军长途奔袭,利在速战,我军只要坚守河阳,他迟早会因粮草枯竭而退兵。”

鱼朝恩质问道:“朝廷将大军托夫将军,难道就只是要将军守住区区河阳一座小城?我闻溯方军乃天下第一雄兵,当初在郭老令公指挥下几乎只知进攻,从不知防守,难道现在变成了只懂防守,不知进攻的娘子军?”

郭子仪善攻,李光弼善守,这是军中人所共知的事实,没想打这也成了鱼朝恩讽刺的理由。李光弼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不过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当年哥舒将军守潼关,正是由于朝廷三番五次下诏督战,逼他出关与叛军决战,最终落得惨败被俘的下场,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鱼朝恩拍案怒道:“当年哥舒翰手下都是临时招募的新兵,而叛军刚刚起事,兵锋强健,战败情有可原;如今将军所率可是号称天下第一溯方军,而叛军经历多年战事,精锐早已损失大半,早已不复当年之勇,难道将军还没有信心?”说道这他转向帐下众将,“难道溯方军,就再没有一个像郭子仪那样胆色与勇气具备的将领,为圣上一股破敌?”

话音刚落,就见帐下一个铁摩族打扮的将领长身而起,傲然道:“卑职愿率本部人马,为圣上收复东都!”

鱼朝恩大喜,忙问:“不知将军是……”

那将领拜道:“末将铁摩族朴固怀恩。”

鱼朝恩闻言悚然动容。虽然他是第一次见到朴固怀恩,但却早已在郭子仪的奏折中无数次见到过这个名字。那是溯方军中公认的猛将,其勇猛之名与邺城大战中阵亡的李嗣业齐名。他也是郭子仪最为宠爱的部将,在溯方军中的声望和地位,也仅次于郭子仪。有他请战,无疑会对李光弼产生极大的压力。

谁知鱼朝恩还没来得及开口,李光弼已冷冷喝道:“不行!”

朴固怀恩沉声道:“将军不愿冒险,末将不敢勉强,只求将军允我以本部人马与史思明决一死战,无论胜败俱与将军无关。”

李光弼冷冷道:“只要我还是全军主帅,任何人就不得出战,违令者斩!”

朴固怀恩还想争辩,李光弼已断然挥手下令:“大家回去准备守城事宜,散会!”

众将纷纷告辞离去,令鱼朝恩十分尴尬,虽然他是宣慰观察使,与邺城会战时一样,但这次肃宗皇帝没有给他指挥调度军队的权力,这在圣上给李光弼的手谕中已经写明,所以李光弼可以不卖他的账。不过这也难不倒他,见朴固怀恩满脸不甘地落在后面,他连忙追上两步,低声道:“将军留步!”

朴固怀恩停下脚步,拜道:“公公有何指教?”

鱼朝恩笑道:“早就听说将军威名,今日得见,果然是相貌堂堂,龙行虎步,不负溯方第一猛将的名望。”

朴固怀恩忙道:“卑职粗鄙之人,当不起如此赞誉。”

“当得起当得起,将军不必过谦。”鱼朝恩说着与他并肩来到帐外,看看四下无人,他这才压低嗓子道,“只可惜溯方军不再是郭令公当家,跟着李光弼只怕将军再无用武之地。”

这话挑动了朴固怀恩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郭子仪被朝廷撤去溯方节度使后,无论按资历还是按战功,朴固怀恩都有资格接替郭子仪的位置,没想到朝廷却从河东调李光弼做了溯方节度使,生生扑灭了朴固怀恩的希望。李光弼虽然也是溯方军出身,但在战乱初期就已从溯方调到河北,早已经不算是溯方军将领,溯方军的战功也跟他没半点关系,他接替郭子仪统帅溯方军,早就让朴固怀恩有些不服,只是格于李光弼治军极严又不讲情面,他才隐忍不发,如今鱼朝恩奉旨监军,名义上是没有实权的宣慰观察使,但实际上却是圣上的钦差,他的话在朴固怀恩眼中,自然是代表了圣上的意思。

朴固怀恩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