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3/5页)
也能含笑九泉……老祖宗待我如亲生女儿,我却曾有不孝之举,我……”说到这里,她竟是泣不成声了。玄烨低头无语,皇后和妃嫔们的哭声更恸了。
她们只管哭,也许不是为悲痛,但也实在难过,因为她们的皇上难过,她们也要跟着难过。
玄烨厌烦地挥挥手:“你们都回去吧!全都回宫去吧!不要在这里加重皇太后的伤心了!”
见皇上发话了,后妃们只好识趣地退出去了,临走时,还不忘怨恨地瞅一眼站在玄烨边上默不作声低着头的洛敏。随后,玄烨请皇太后止哀回宫,皇太后疑虑地看看他俩,玄烨苦笑道:“皇额娘请放宽心,儿子会克制自己。”
皇太后点点头,终也走了,剩下他和洛敏对着灵柩。小太监捧来金炉,玄烨便面对灵堂,拿起他亲笔写的祭文,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开始还想硬撑着朗朗而读,后来泪随语出,终于抑制不住,读到后来,声音嘶哑,泪湿胸襟,几乎不能完篇。
洛敏经特许,跪在他边上,与他一并诵读祭文,这是连皇后也没有的待遇,她用力按住他的手臂,鼓励他念完。
小太监亦是流着泪举着火,洛敏握着玄烨颤抖的双手,在灵前,两人亲自把祭文一页一页地焚烧在金炉之中。
祭毕,两人默默坐守在灵前。千回百转,哀思总难撇开,连想闭眼歇息片刻,也都做不到。
“敏敏,皇玛嬷走了,咱们的皇玛嬷走了……咳咳!”一声剧烈的咳嗽令洛敏浑身颤抖不已,连续六十日的侍疾、守丧以及悲痛交织,几乎已经摧毁了玄烨的身体,五内怔忡恍惚,侍疾时的足疾虽已痊愈,可这些年的操劳,即便是铁打的身躯,也将那些藏在他体内的病痛一下子全都牵了出来,这几日的奏折,都是她在服侍他时,帮着一一看完的。
洛敏屈身向前为他拍背,忍受着苦痛,强颜欢笑道:“玄烨,皇玛嬷她还活着,她没有走,她怎么舍得离开你?她会永远跟咱们在一块儿,看着咱们欢笑,看着孩子们奔跑在她的花园……这座慈宁宫,永远不会少了她老人家的身影……你瞧,她在看着你,你怎么可以这样折磨自个儿,让她难受?”洛敏边说,边指着灵柩,最上面挂着太皇太后的画像,雍容华贵,面目慈祥,嘴角似乎还带着微微的笑。
这里每日都有和尚、道士上堂拈香,灵堂内长久弥漫着香烟,玄烨很虚弱,又经洛敏一番低音之语,产生了幻觉。
“皇玛嬷,您真的还在么?玄烨舍不得您……玄烨……”玄烨咬住嘴唇,泪水沿着消瘦的面颊慢慢流下。
不知是不是撑得太辛苦,洛敏不再劝他,竟是一下子抱着他嚎啕大哭,哀婉凄厉,两人的哭声交叠着,就连那画像上的笑容也诡异般地消失不见了,默默地流下了两道泪痕。
天亮时,奉旨前来慈宁宫为太皇太后舁柩的八旗二三品官员已在慈宁门外等候。将太皇太后梓宫迁往朝阳门外殡宫。发引时,玄烨亲自割断了为他准备的轿辇上的绳子,坚持步行。途中每遇更换抬梓宫之人,他必跪在道路左侧痛哭,一直到了奉安处,也一刻不停。
他原执意效仿民间百姓,为皇祖母守丧三年,可经百官士民再三劝阻,洛敏又将太皇太后的遗嘱搬到他面前,他才勉强同意改为持服二十七日!
是年四月,玄烨又亲自护送皇祖母的梓宫,前往遵化以南刚刚建成的“暂安奉殿”,恭视封掩。同时谕令礼部并传谕诸王、大臣:“太皇太后祭物,俱照世祖皇帝往例。”'2'
太皇太后已过世数月,宫中的大悲大凉始终萦绕在那几个孩子的心头,很长一段时间,玄烨与洛敏都不愿再经过太皇太后曾居住过的慈宁宫,玄烨更是不愿再从与通往慈宁门的永康左门遥相对应的隆宗门出入。每当必须路过时,便绕道而行,以免触景伤情,令人心碎流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