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新与旧 (第2/2页)

难道说任凭外虏肆虐也比让皇帝掌控军队强?

朕不是嗜杀之人,这一点在景阳五年已经证明过了。没错,有些人可能会被除掉,这一点朕不会掩饰,但军队并不全是为了对付某个臣子和某些臣子用的,更主要的还是为大明消除边患。”

虽然说谁的意见也不问,仅凭此战的表现,洪涛也能在重建禁军的问题上占有很大话语权,但能多一个支持者总不是坏事,为此多费几句话也不算难事。

但把谁当做废话的对象是经过仔细挑选的,有些人能讲道理有些人则听不进去。王象乾包括他的家族成员,很多都在朝廷任职,总体上讲还不算太利欲熏心、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属于可以争取的一类人。

“……做为臣子,本不该妄议君上,可陛下既然问了,臣不得不答。大明开国之初,太祖、成祖皆手握重兵,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功在社稷。

然当朝臣子则战战兢兢、朝不保夕,朝廷的大半税赋用于养兵,营造边墙寨堡无数,二百年来仍不见平歇,民累兵疲。”

为啥说沟通很重要呢,王象乾这番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听了皇帝的肺腑之言,这位老臣有些被触动了,踌躇片刻,也打算说些干货。

然后就把洪涛听愣了,合算朝臣们拼了命阻止自己染指兵权,除了为了保护现有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保命。

朱元璋和朱棣当政期间,算是百分百把兵权攥在了手里,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必须说一不二,想打谁打谁,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谁也左右不了。

这就让朝臣们很有意见,在他们看来有些战争是没必要发动的,完全就是劳民伤财,耗费宝贵资源打了好几年,结果除了朝贡名单上多一行名称,让皇帝很有面子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收益。

除此之外,更让朝臣们坐立不安的就是大清洗。有了兵权的皇帝不光对外极其强硬,对内更是无比凶残,觉得谁碍事了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一个字,杀!杀一个不够那就杀一家,一家不够十家、百家,搞得人人自危。

大家努力了二百多年好不容易才把这种局面扳过来,肯定不会轻易撒手再重蹈覆辙。在他们眼中,皇帝掌控了兵权必然会横行霸道。在这样的朝堂里任职和死没什么两样,必须得全力阻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