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4/4页)

泉村的稻田大部分集中在一块,一眼望去稻子光芒四射,如果有风那是稻浪涌涌,一片丰收美景,空气中也能闻到那股稻香气。脑海里也是那香喷喷的米饭。

往年大家种的都是一季水稻,可是由于今年经济不景气,呆在家里没有出去的人也多,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种了两季水稻。头季稻谷由于时间紧张,种出来的品质肯定没有二季稻谷品质优良。好不容易经济复苏了,大家种了二季稻才出去打工,成熟的时候才回来收割,这些人大部分是中年人,有家有孩子,老人和女人肯定不能收割完,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回来收割稻子。

“杨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许多年不见你了。”

“杨力哥,我也是许多年不见你了。”

“去,你不回来,我还能看见你吗,真是的。还像以前一样开玩笑,没有变。”

“杨力哥,你也没有变多少啊,只是发福了,在外面挣的不少吧?”

“还可以,挣了有一万块钱左右吧,当然不能和你相比,你坐在办公室就能挣钱,多舒服啊。”

“哪有,我还不是回来种田了,还是回来种田好,多自由啊。”

大家都只是善意的笑,杨帆在村子里还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的,他的名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家的话题,虽然八年过去了,可是惦记他的人许许多多。杨帆也曾帮助过许多去上海打工的村民,获得了大家的喜欢和敬佩。

人是感性的动物,忘恩负义的人的确不多,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杨帆也能把握帮助的度,从来不施舍他人,给与的帮助向来是竭尽全力,不管别人的选择对和错,杨帆从来不指手画脚,事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不会以上位者的眼光对待人,给与人帮助的同时从不挂在嘴里,大恩如大仇杨帆还是懂的。

杨帆看着杨力思潮起伏,杨力这人特别讲义气,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是改革开放就溜了出去,四处漂泊阅历丰富,手艺学会许多,砌砖墙,弹棉花,开拖拉机,打碎石等,从来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小日子过的很滋润,家里打点的也是井井有条,据说存款有几十万了,可是就是不去城镇发展,在家种几亩田交给媳妇管理,每年出去几个月就回来,悠闲地过段日子。

杨帆刚考上大学那年,杨力请他吃过一顿饭,杨帆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去镇里买房,杨力曾说不喜欢镇里的人情淡薄,也不喜欢都市人的势利,觉得能够生活的不错就够了,在村里没事的时候四处溜达闲逛也不错,面对乡亲们也有味道。

杨帆笑着问道:“杨力哥你收割稻子完了,今年还会出去吗?”

“不打算出去了,出去做什么,路费都要那么多,挣的也少,我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明年出去早一点不就得了。”

杨帆家种了两亩田的稻谷,没有怎么撒农药,就连除草剂都没有用过,水稻品种也是最好的,产量不会很高但是质量一流,是要留着自家吃的。

当杨帆开着小型农用收割机的时候,村里人还是惊讶了,忙问好不好使价格如何,当得知价格在四千左右时,觉得还是有些贵。往杨帆的篓子一看是什么呀,熬开了酒糟鸡蛋花儿,好几个脐橙,两个大西瓜,几包烟。

一家子要抬着车去吗,杨帆,杨老头,周政和,小孟,小明,人也太多了。到了田里,把收割机的刀片装好。杨帆说:“我们还是先吃点东西,喝个酒糟再动手好吗?”

杨老头瞪了眼说:“你在家不是偷偷地喝过一碗了吗,快点干活去,小明家还有三亩稻子呢。”

“我不是说说而已,看你急的,进洞房也用不着这么着急呀,哎哟,爹你为什么又打我,我去就是。”杨帆讪讪地下了田。

一个小时不到,两亩田的谷子全部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