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历史上的昏君19 (第2/4页)
:明代内宫后妃所必读之书是明太祖命儒臣编定的《女诫》,其要义即禁止后宫干政,《赵高传》之类的史书并不是宫中后妃所必读或应当读的,张后此举自然即想以赵高来譬喻魏忠贤,来提醒熹宗,熹宗当时的反映是嘿然,不吭声。
明熹宗朱由校突然病重,魏忠贤与客氏极力阻止朱由检继位,张皇后在信王朱由检继位一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由检登基后,张皇后为避嫌从此再不过问朝中之事,朱由检对皇嫂更加敬重。
然而朱由检是个毫无斗争经验的人,被东林党人忽悠,诛杀魏忠贤,致使朝中力量失衡,为大明灭亡埋下祸根。
他任用袁崇焕对付割据辽东的后金政权,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
后金不但没有削弱还于崇祯二年冬攻入塞内,包围北京;虽然撤离但此后五次入塞劫掠并陆续攻克山海关外的大凌河,松山,锦州等明军据点。
明朝陕西和河南等地连年天灾,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廷剿抚失宜,导致其中的李自成,张献忠两部坐大。
朱由检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先后诛戮袁崇焕等18名封疆大吏并起用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解决内忧外患,但终归失败。
李自成兵临北京,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清军入关后为他上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后改愍皇帝,葬于思陵。南明弘光政权上庙号思宗,后改毅宗,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隆武政权改庙号为威宗。
朱由检自谓: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后世亦不乏对他的同情与肯定。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朱由检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由检在位十七年,期间更换朝臣多达几十位,听信袁崇焕五年可平辽东的话,这也是袁崇焕最后落了个被凌迟处死的下场。
朱由检最大的缺点就是生性多疑,难辩忠奸。根本没有看清东林党人的本质,崇祯年间东林党人早已不是当初的为国为民的人。
东林党人实则是江南士绅和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明朝自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为朝廷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财富掌控在皇帝手中。
但是到了仁,宣二帝时被忽悠了,宣宗朱詹基最后一次让郑和下西洋,却触及江南士绅利益,此后再没有下西洋,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为华夏带来巨大的危机,到满清时期彻底落后与西方,加上清朝参与篡改华夏历史,公然为西方伪史作伪证,奴化百姓,导致华夏百年屈辱,奴清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明思宗朱由检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没有应对之策,他越勤政,大明灭亡的更快,后世调侃道:朱由检但凡不那么勤政,大明也不会十七年就亡了。
最为可悲的是朱由检在杀死魏忠贤之后,辽东军饷没了,导致兵变不断,加上天灾人祸,农民起义不断。
十七年间每年都有天灾,干旱,蝗灾,洪灾,瘟疫频繁出现,朱由检下了不少罪己诏,使皇权荡然无存。后世认为那时候大明朝正处在小冰河期,哪怕是秦皇汉武来了也没有用。
看看朱由检的一系列骚操作,频繁更换内阁,又不辩忠奸,任由东林党人祸乱朝纲,想当官必须入东林党。
大明不是没有忠臣良将,如卢向升,秦良玉,孙传庭,孙承宗等人。科学家中有宋应星,一本《天宫开物》促进了科技发展,西方国家正是窃取了此书和《永乐大典》才崛起,发展工业,商业之后才用二百多年超越华夏,而华夏因满清入关而落后的。
科学家还有一人就是徐光启,曾与西方传教士共同研究编辑书籍,却不知正是西方传教士借机窃取华夏科技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