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历史上十大贤后9 (第2/3页)
心机。所谓打压外戚是其智慧的表现,从对长孙家族不同表现和手段上便知一二。
李世民努力在外建功立业,长孙氏在家帮衬,可以说李世民的成功离不开长孙氏。
登基之后李世民迅速封长孙氏为皇后,对长孙家族也非常看重,经常给出超出礼制的优待。
这个时候长孙安业出场了,长孙皇后不计前嫌让这位哥哥升职加薪,从右监门率变成右监门将军,但长孙安业有自己的想法。
贞观元年十二月三十,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密谋借助禁军造反,长孙安业也参与进来了。
事情败露后,李孝常这一大票人都诶处死,长孙皇后跑去找李世民求情,长孙安业因此免除死罪被发配到四川的巂州。
长孙安业人品不行,还嗜酒如命,不务正业,居然还给他升官还给他求情,对比之下长孙皇后对正经的亲哥哥长孙无忌就很冷漠了。
长孙无忌从小就聪慧好学,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他和李世民很早就是好朋友,后来又成为李世民的大舅子。
所以李世民重用他是很自然的,但是长孙皇后却一次次对李世民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李世民想让长孙无忌当宰相,长孙皇后言:“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李世民心想:我重用无忌看的是他的能力啊,如果为了避嫌就放弃这么好的人才那我不得累死哟。于是李世民无视了长孙皇后的话让长孙无忌去担任很重要的官职,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等等。
长孙皇后知道后劝其兄放弃一切官职,被妹妹压制的这段时间长孙无忌干了件大事,他和房玄龄等人重新修订法律,形成《贞观律》。这部法典的厉害之处在于长孙无忌等人后来以此为基础修订出了《唐律疏议》,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
直到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他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一起辅政,随着长孙无忌的权势越来越大,他的内心也开始越来越膨胀了。
几年后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借机害死他的死对头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因为和长孙无忌不和被流放到岭南,终于长孙无忌成为了妹妹口中的外戚专政。
长孙安业无才无德,给他高官厚禄也掀不起多大的浪,只会让人觉得长孙家没有人才,因此也不树立政敌。但长孙无忌就不一样,他是真的有才,遮都遮不住的那种。
所以一旦让他当官掌权外戚专政是迟早的事,也一定会因此树立政敌,弄不好长孙家要被满门抄斩,不知道长孙无忌临死前有没有想起当初妹妹的话,相比之下长孙家最有心机的应该是妹妹观音婢。
历史没有如果,吴王李恪在后世百家讲坛中史学家,学者对唐朝吴恪评价颇高,文武双全,貌似太宗。甚至有观点认为李恪继承皇位,大唐或许不会出现武周代唐,武周还唐之事。
后世普遍认为,不论哪个皇子继承皇位,只要不是个废物,昏君,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都会成为皇权的威胁者,不论是谁当皇帝必除之!唯一不同的是死亡方式,体面的死去或悲催的死亡。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多个儿子,二十几位公主,结局一个比一个悲哀,可以讲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高宗时期,李世民儿女造反层出不穷,尤其是李恪被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诬陷冤杀,杨妃被逼死,李愔流放。
李承乾长子被废为庶人,后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除去早夭的,剩下的都好不到哪,十四个儿子不是被构陷而亡就是一句话:不争皇位就要死,争夺还有一线生机,在李世民贞观年儿子造反也成了常态。
其原因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