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5页)

侧,究竟是谁闲来无事,跑这里建那无用的亭子?”

英台也看到了,于是伴着山伯快步走过去。

来到近前,却见那是一个竹木搭成的八角凉亭,八根柱子支撑着圆圆的木顶。每根柱子上都题了字,分明是:“至情化蝶;千秋同穴” “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彩蝶双双人间处处传佳话,芳园奂奂柳下年年寄相思”……

山伯吃了一惊,连忙转头去看英台。

同一时间,英台恰好用同样的目光望着他。

四目相对,两人心中都是既感慰籍,又觉疑惑:“莫非是鄞县百姓帮我们立的?”

想到这里,山伯心中很是温暖,连那萧瑟的寒风也变得轻柔了许多。

正在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忽然出现在凉亭内,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面带狐疑地望着英台,似乎奇怪这个钻入坟墓的姑娘怎会再度出现在这里。

山伯定睛一看,发现那人正是自己身为县令治理姚江时见过的那位言辞古怪的老者,不觉心中一震,脱口问道:“老人家,许久未见,别来无恙乎?”

老者望他一眼,见是一位素未谋面的老僧,不禁呆了一呆,不知他为何跟自己这样说话。

山伯心念电闪,想到老者或许是解开九龙墟之秘的关键,于是面带微笑提醒他道:“在下姓梁,两月之前还是本县县令,曾与老丈有过一面之缘,听您说过一席话。当时您说:‘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于会稽,鸟为之田。’又说‘古之会稽地方千里,非今rì区区一县可比。此处黄沙只恐便是先皇之墓有些古怪的缘故。因此,还请县君令河床改一改道,也算是给华夏先人留一寸安息之地。’于是姚江便前移五十丈。这些事老丈该不会忘记吧?”

老者吃了一惊,瞪大眼睛在他面上看来看去,只觉得难以置信,叫道:“县君竟然从井中出来了?”

山伯苦笑道:“出来的仅是魂魄,**仍留在墓内,还求老丈指点,助我二人取出肉身。”

老者听说出来的是魂魄,禁不住面sè骤变,后退三步道:“不,不……小老儿无能为力,只知看护此陵,却不知如何进去。还请县君见谅。”

山伯向他招手:“老丈莫怕,在下生xìng懦弱,纵成鬼魅也不会害人。只想向您请教几句话,还请不吝赐告。”

老者回想起梁知县当年面sè苍白的样子,还真于面前此人所说的生xìng懦弱有些吻合,于是面sè稍微好看了一点,小心翼翼地走近前来,问道:“县君有什么话就请问吧,只怕小老儿所知有限,帮不上什么忙。”

山伯沉吟道:“请问老丈看守此陵多少年了?”

老者并没有当即作答,而是双目紧盯着他,想知道他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山伯见他如此慎重,不得不仔细说明自己的来意,同时低声恳求:“老丈请放心,我二人只想取出自己的肉身,并不想损害禹陵的一草一木。求您多帮忙。”

老者见他面sè坦诚,神情可悯,旁边的英台也是楚楚可怜,当下心中不忍,坦然答道:“本家承先祖之命看护此陵,代代相传已有三十代了。”

山伯点点头:“那么久了,你们也很辛苦。”旋即觉得奇怪:“禹帝已去,不下三千年矣!若是从他死的那一天开始算,该有百代才是,怎会只看了三十代?”

老者踌躇片刻,犹豫着要不要将自己知道的事全部说出来。很快的,他想起山伯率领全县百姓灭蝗、修堤的功绩,想起山伯jīng神恍惚踟蹰在九龙墟,心中便不再犹豫,说道:“禹帝虽去,可是并没有死。帝乃神仙中人,每隔三五百年即会来此巡视一次。每来一次,都会重新选定一户人家帮其看守陵墓。旧人则会跟他移居天界。当他选到我们时,年代已经比较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