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页)

,便又寂静无声。他心想:从传音时间来看,洞不太深,何不就近一看!遂打亮火头,点燃一支烛火,蹑步走到洞口探头看去。只见一丈之下便是洞底,四壁光滑如砌,洞壁一侧一片黑影,似另通它处。他一时好奇心大起,自恃武功高强,当下起身,将偏厢门窗拴好,身形一晃,提气蹤入洞中。双脚尚未着地,他心中已做好点地腾身的打算,以防中了陷阱。待得足尖触地略一施力,已知并无翻板一类机关,便放下心来,站稳身形,四下观望,见那块下陷的地板靠在离洞口三尺左右的一侧洞壁上,下方有一铁钩,正好扣在洞壁上一片带孔铁鼻之中。他伸手摇了一下,地板纹丝不动,心知必定是另有机关控制。为防不测,他拔出折扇,穿进铁鼻孔内,这一来,纵使有人按动机关,地板已被销死,洞口便不会关上了。他转过身,一手举烛,一手持剑,向洞壁一侧移去。

那一片黑影果然是一条通道,高过头顶,洞有三尺来宽窄,平平的往前延伸而去。

刘毅提气凝神,仗剑而行,一步一步慢起轻落,唯恐脚下踏中什么机关而收势不及。如此行得七、八丈远,地道突然宽阔许多。再走数步,迎面石壁兀然而立,已经到了尽头!刘毅顿然大惑:费尽移山之力造此一洞,却四壁空空,一无长物。若是地牢,却洁净无比;若是藏身之所,却又嫌局促。他正自沉吟,突见迎面石壁两边被烛光照亮之处,似隐有下凹的痕迹,凑近仔细看去,不禁大奇!原来下凹的痕迹竟是一副刻于石壁上的对联。上联是“万流归巨泽”,下联是“一洞锁长春”。只见笔力雄健,字体飘逸。细观之,不似刀斧雕琢所为。

刘毅端详良久,伸出中指按在字迹凹槽之中,如稚子描红学书一般,将“锁”字写了一遍,那凹槽触手圆滑,竟与手指处处吻合,原来这十个大字竟是以手指在石壁上划槽而成。此等内功指力,试问天下何人可为?刘毅禁不住心中激荡,一些古老相传的武林秘闻,使得他心里闪电般升起无数念头。他暗忖道:以写字人的功力而论,已堪称绝世高手,无人可及,便是父亲刘百啸生前也未能达到如此登峰造极之境。想来,造此一洞,又书此一联,必大有深意。心念及此,他举烛凑近石壁,上下左右细细观看了一遍,只见石壁与四周浑然一体,唯正中似有一线刻痕,细如发丝,犹如用极锐利之斧尖或剑锋自上而下轻轻划过一样。他心中一喜,伸手向石壁推去,石壁纹丝不动。他心道:此定是门也,必另有机关才能开启。遂在石壁两边细细查找起来。找来找去,见石壁右侧与地道交接之处有一个铜钱大小浅浅的圆坑。除此之外,别无奇异之处。他略一思忖,将七星剑往腰间一插,伸出右手,用姆指向那圆坑使劲一按,只觉手指微微下陷了一点。突然间,只听“咋咋”声起,那石壁竟从中间分开,缓缓向两边退去。他一闪身缩回右手,拔出腰悬七星剑,凝神蓄势以待,那石壁却停在半途不动了。他伸手又一按,“咋咋”声又响起,石壁又向两边退去,直到其间已退至三尺半宽的口子时,“咔”的一声响过,便停住不动了。

刘毅缩回手,紧握剑柄,慢慢向开口处挪去。

洞内寂静无声。刘毅手中烛光照处,但见石门内竟是一宽敞的厅堂。他壮胆提气,站立于石厅中央,举目四望,虽只手中烛光一支,但却比刚才在通道中明亮了许多。原来,石厅四周全是由洁白晶莹、光滑如镜的汉白玉天然形成,烛光投照,互为反射辉映,自然明亮异常。

刘毅目光所及,见石厅一端有一若书案的巨石,其面甚是平整,上面放着两具铜制烛台,已被点过的两支巨炬赫然在目。他移步就案,点燃了那两支巨炬,大厅里顿时明亮如旷野一般。那巨炬烛头之上冒出一缕如同水气的白烟,袅袅而上,升到三尺高下,便徐徐散尽,全无踪影。刘毅心中一动,想起幼时诵读唐宋杂书,不知哪本书曾有记载云:“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