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4/4页)
是远远不如鬼子的,但是韩云华能毫不犹豫地划出两个骑兵旅归他指挥,这种魄力、这种胸襟实在让人佩服。单单这一下,韩云华便赢得了李运昌的友谊,用李运昌的话说:“这样的人值得相交”
倒不是韩云华不知道鬼子的实力在他之上,但是现在对他而言,骑兵旅擅长的是长途奔袭,而最忌讳的就是让骑兵攻城和防御。接下来的战斗注定是你死我活的阵地防御战,而且内蒙古军区注定只能是被迫防御的一方,所以骑兵旅对韩云华来说暂时失去了作用。而冀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北踞长城,南临渤海,西控京律,是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要道。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物产可资军需,而且深山密林,可供迂回。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理想战场。
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吞并全中国,就首先夺取了冀东。早在1933年初,他们就兴兵攻占长城各口。驻守在喜峰口、冷口,古北口一带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冀东人民的支援下奋起反击,后因国民党政府不予援助而失败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竟同日本侵略军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把冀东划为非军事区。接着国民党政府,又搞了个“何梅协定”,把冀东拱手让给了日军。汉奸殷汝耕组织“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从此,冀东就完全沦陷为日本侵华的军事跳板和兵站基地。600万冀东人民,就变为日军铁蹄下的亡国奴,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机会现在就摆在面前,向来有便宜就占的韩云华怎能轻易放过,不就是两个骑兵旅吗,划出去就划出去了,又不是不回来了,就这样冀东的战事又起了新的波澜。
'。。'
第一百二十一章:冀东事变(十二)
第一百二十一章:冀东事变(十二)
日军华北方面军各部齐聚张北县,首先是作为地主的第二十一师团“击溃”原本驻守张北县的杨成武部的主力,占领了张北县城。随后谷寿夫所部的主力在集宁城下受挫后会同第二十六师团主力也来到了张北县,由于杨成武部的溃退,所以日军一路走来平安无事,并没有遭到中**队的偷袭。
现在小小的张北县城里汇集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三个整编师团外加两个独立旅团一个步兵旅团,总兵力达到了恐怖的7万人,这还不算各部配合作战的近三万伪军部队。
这次东进的作站目标早已确定,那就是彻底消灭韩云华部的主力,解决大日本帝国的后顾之忧,将支那东北华北以及蒙疆地区彻底打造成帝国的后方基地,为帝国实现大东亚共荣的皇图霸业奠定基础。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艰苦作战,华北方面军各部对韩云华所部的战斗力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绝不能将这支支那军队等同于一般的支那军队对待,否则是要吃大亏的。
纵观这二十多天的战斗,大日本帝国虽然出动了十多万部队,加上伪军和用于牵制八路军其他部队的各个师旅团,总兵力几乎达到了十七八万人,但是取得的战果十分有限,尽管几乎摧毁了韩云华部的老巢,但是部队伤亡惨重不说,单单消耗的物资弹药就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弥补回来的。然而有军事价值的要塞据点还几乎全部掌握在支那军队手中,包括韩云华部的终级据点大青山和郝家大寨,当然也包括察哈尔第一大城集宁,可以说华北方面军的这次军事行动只是将韩云华从察哈尔赶到了冀东,实际上韩云华部的主力并未受到致命的打击。
战争进行到现在,谁也不敢也不能小瞧这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支那军队了,幸好张北县城已经拿下,现在谷寿夫等人所要做的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