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5页)

“熙儿,告诉母妃你怎么了?”仪华蹲下身,抱着小高熙,面对面的看着他问。

仪华一蹲下身,小高熙就扑进了她的怀里,“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哽哽咽咽的断续道:“母妃……走走,不要这里……”

听到儿子哭声里,颤巍巍的带着害怕,仪华忍不住心疼,好一会儿稳住了情绪,安慰道:“好,我们就回。熙儿想不想弟弟,想不想陈嬷嬷……这一过完,母妃就带熙儿回去,熙儿不要害怕。不要——”喉头一下子哽住,只能紧抱着熙儿泣不成声。

在这样的环境下,仪华母子失仪态的举动,并未引起其人的注意,只当他们是一时悲痛之下,情难自禁而已。

仪华一心怜惜儿子,也顾不得其他人的看法,更不想博一个孝女的好名声。谢氏丧礼一完,仪华就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北平。

六月二十二日早晨,就是仪华定下返回的日子。但在前一天的下午,蓝玉捷表至京。

此次远征,可以说是大获全胜。虽让北元益宗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及丞相、知院等数十骑逃遁。但是蓝玉却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及故太子妃并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属三千,男女七万七千余口,马、驼、牛、羊等牲口数万或千皮,车三千余两,以及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

朱元璋获得捷报,龙颜大悦,当日除了大赞蓝玉之外,并下传召圣旨,召秦、晋、燕、周、楚、齐、湘、鲁、谭共九位藩王进京朝见。

那天傍晚,仪华刚询问了回去路上的事宜,紧闭了一个多月的王府大门就被人咚咚的扣响。

来人是徐家的管事,他行了礼,道:“大爷让小的给王妃传话,说圣上有旨召几位就藩的王爷进京朝见。所以让王妃明儿别急着走,等燕王殿下来了再一起回藩地也不迟。”

这一年并不是三年一次的朝见,仪华惊讶朱元璋的突然下诏,忙又细问清楚了前因才知道为何。但她还是想离开此地,却一算旨意下达北平,朱棣再由北平上京,这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两个半月。到那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比起伏天回去要适合的多。而且十月初二是小高熙三岁的生辰,若是等朱棣一起回去,还能让朱棣陪小高熙过生。

如此,仪华思量再三,还是同意了徐辉祖的安排,继续在京师住了下去。

第168章 巧遇

睃寻夏日昼长,时节却短,倏忽之间便到了九月。

从九月初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藩王入京。

自第一位入京的楚王朱桢开始,仪华渐渐地有些心绪不定,她只当足不出户太久所致。于是,这一天上午,仪华 见和风日暖,尘土都没有吹起来,很是一个出行的好天气,就带着了小高熙去灵谷寺上香,也为了给陈妈妈扫墓 。

此时阳光不若夏季猛烈,在效外乡间,能见到登高出游的行人,临水垂钓的游人,以及嬉戏放风筝的当地孩童。

上完香、拜过陈妈妈,仪华便让马车慢慢地行驶在这乡间小路上,好透过车窗看繁盛如闹春一般的秋日之景。

小高熙就趴在车窗口,目不转睛地望着绿油油的草地上游戏玩耍的孩童,他一张圆圆的小脸上载满了向往的神色 。

世上做母亲的,都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仪华也不例外,打发了李进忠去询问侍卫队长,待得到可以下车一游的回 复,便择了前方临小溪、背靠小树木的一处草坪,作为游赏的地方。

等停了马车,随行的三十八名侍卫,确定了方圆一里之内无外人,又分兵把守在四处后,侍卫队长方请了仪华母 子下马车。

从马车上下来,触目所见,是蔚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地,清澈的小溪。虽然没有同龄的小伙伴,小高熙依然兴奋 的手舞足蹈,挣开仪华牵着的手,一边笑一边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