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4/5页)
“嗯。”蔡琰疑惑的看了刘协一眼,这话听着有些粗鄙了,却也没有太过在意,小孩子嘛,当下道:“此外,妾身希望陛下恩准,送还家父遗骨回乡。”
蔡家是陈留大户,落叶归根,别说这个年代,便是在现代,这种思想也是被很多人保留的,如今蔡家就剩下蔡琰这么一个女儿,这些事情,自是需要她来完成的。
刘协点了点头,汉朝以孝治天下,况且对方还是东汉大儒,这种要求,是没办法拒绝的,而且也没必要拒绝,虽然蔡琰的天赋,的确是一位难得的教育型人才,不过也没理由强行将人家绑在长安不是。
“也好,朕稍后派些侍卫护送蔡家姐姐回去。”刘协笑道:“如果蔡家姐姐守孝期满之后,觉得陈留那边孤单,不妨回来,朕想建个启蒙书院,挑选一些资质优良的孩子进行启蒙教学,蔡姐姐家学渊源,朕原本还想着请姐姐来主持,只是如今,只能作罢了。”
建立书院的事情,其实刘协很早就有了打算,他要抗衡世家,又要用世家,最好的办法就是科举,可惜眼下科举绝对不是时候,知识仍旧被少数人垄断,哪怕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造纸术,但在未得到推广以前,科举就是个笑话,而且就算推广了,没有十年乃至更久时间的积累,民间也很难如同后来唐宋那般的文化普及率。
没有足够的文化普及度,科举从何谈起?
而刘协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在稳住世家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书院,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可以帮助自己抗衡世家,这是个慢活,而且还需要其他东西来配合,否则一样会遭到世家的挤兑。
“谢陛下厚爱,他日家父守孝期满之后,若陛下不嫌弃妾身学问浅薄,定会回来助陛下。”蔡琰微笑道。
如果说是什么大型书院的话,自然人们是不会认可蔡琰的,但如果只是蒙学,蔡琰却足矣胜任,这个时代纵然男尊女卑,但也没说女人就一定要窝在家里,更重要的是,蔡琰是蔡邕的女儿,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名气,执掌蒙学的话,没有人能够反对。
“那可就说定了,如此,朕就等你回来,为朕执掌蒙学了。”刘协笑道,随后对着身边的卫忠道:“卫忠。”
“奴婢在。”卫忠上前一步,躬身道。
“你持朕令牌,去军中挑选三百精锐战士,护送蔡家姐姐回乡。”刘协笑道。
“喏。”卫忠恭敬地接过令牌,小跑着离开。
“陛下不必如此。”蔡琰连忙道。
“兵荒马乱,此去陈留虽不说千里迢迢,却也不差了,姐姐一弱女子,让朕如何放心?”刘协摆摆手道:“就这样定了,金口玉言,姐姐不会想让朕出尔反尔吧。”
“如此……多谢陛下厚爱。”蔡琰连忙躬身说道。
第七十八章 难题
送走了一脸感激的蔡琰,刘协总觉得自己忘了些什么事情,对于这位罕见的出现双天赋的才女,并且是育人天赋的特殊人才,刘协是非常重视的。
至于其他诸侯会不会诘难,刘协倒并不是太担心,蔡邕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可不低,昔日王允刚愎自用的斩杀蔡邕,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当他落难的时候,没有一人跳出来说话,甚至其死后,王氏一门被李郭汜诛灭满门,朝中虽有人惋惜,却没人出来劝阻哪怕一句。
事实上,在西凉军反攻长安以前,王允因为蔡邕的事情,虽然手握大权,却已经有些被众叛亲离的迹象了,随后发生的事情,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关东诸侯,只要脑子没进水,别说迫害,有半点不敬都会被蔡邕的那些门生故吏给喷死,都说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但这话放在蔡邕身上,也不差多少。
“陛下,尚书令贾诩求见。”就在刘协思索着自己忘记什么事情的时候,送走蔡琰回来的卫忠再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