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3/4页)
有一点,英国人的心思全都在欧洲,虽然还霸占这印度,但是英国人只是在乎这里的税收和物资,日本人在印度的宣传,令无数印度人都很期待日本人打过来,要是日本真的在印度登路,王汉章非常担心英国人抵挡不住日军的攻势,和印度人的反抗。
王汉章也把自己的想法和卫立煌、史迪威还有蒋介石讨论过,从战术上讲,中**队更擅长防守,现在工事已经修筑了几个月,工事非常的坚固,要是依托工事跟日军打,那么日军必定损失惨重。
可是从战略上讲,日军海陆空军齐全,而且战斗力都非常的强,要是等日军进攻,中**队需要处处防守,上次之所以能打赢,完全是用了两次计谋,王汉章和其他人都不敢相信日本人还会给中**队空子钻,何况王汉章现在可没有想出什么计谋对付鬼子。
因此王汉章希望从战略角度上主动进攻,那样日军可能就会被中**队带动,而不能完成他们的作战计划。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需要蒋介石的支援,要得到他的首肯,因为王汉章希望国内战场能够同时发起攻击,吸引日军的兵力,同时必要的时候收复失地,这个手笔是非常大的,只有蒋介石能够办到。
另外也需要英美的配合,中**队太需要补给了,没有补给,那么美式装备还不如大刀片子,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计划必定骑虎难下。
王汉章把缅甸失守的后果,后者是等日军主动进攻的后果跟史迪威交换了意见,经历上次之后,史迪威的姿态要低了很多,不再那么傲慢了。
史迪威认为王汉章的想法是十分有可能的,因此他也愿意极力说服美国,加大援助,特别是保证物资能够按时到达远征军手中,以保证远征军的作战计划。
王汉章也花了很久的时间说服了蒋介石,蒋介石这几年一直丢土失地,还没有收复什么失地,因此也希望借此来收复一些失地,另外今天消耗的日军更多,那么大反攻就会提早来临,抗战胜利也会更加的快了,蒋介石也不希望总是当一个地区性的中央政府。
原来自己可是中央政府,自从日本来了之后,被占了大半江山,而且实在他手里,要是不收回,那么以后自己也会遗臭万年。
同样蒋介石同意这个计划的原因是钢铁厂已经投产,还有一系列美国援建的兵工厂配套厂夜读相继投入生产,中国的境地比之前好的多了,美国的设备支持可以说是额外的,既然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没有谁不想证明自己,要是想投降也不必等到现在。
蒋介石也是让宋美龄跟美国政府交涉,希望能够得到物资保证,只要这次计划顺利,盟军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将会彻底得到扭转,到时候中**队就可以转入反攻,将日本从中国赶出去,而美国在太平洋上进攻,双方相辅相成,日本国小资源少,就算士兵在英勇,在热兵器时代刺刀是没办法跟飞机大炮对抗的,那时日本还能支撑多久呢?
罗斯福收到中国的电报,还有史迪威等人的建议书,立即召见了他的左膀右臂马歇尔,罗斯福心里还是主张先欧后亚的,原因在于德国科技力量和国力强大,特别是德国在研究原子弹,罗斯福知道这玩意的厉害,所以更希望先打败德国,而日本虽然也在研究,但是日本没有相关的资源,根本不可能研究的出来,所以就算中国投降了,对于美国来说虽然凶险,但是凭日本的国力人力,还是很难打垮美国的。
马歇尔敲敲门进来,这既是马歇尔的习惯,当然也是怕打扰罗斯福,别看罗斯福现在是个瘸子,但是罗斯福可是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在白宫养了好几个情人,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罗斯福让马歇尔坐下之后就把中国发来的电报和史迪威发来的电报给到马歇尔看,几分钟之后,罗斯福对马歇尔道:“马歇尔,你觉得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