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4/5页)

乔夫的访华,本来应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的,后来因为学潮,而改在机场欢迎了。

就这样,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波就在中央的戒严之下,渐渐平息了,这个时候,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大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后来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总书记了。

不过后来随着蔡书舟年龄的增长,蔡书舟对于当年“六四”政治风波当然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更加证明了改革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犯下的错误可能就是致命的,就像后来邓小平所说的,“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

后来就出现了学校里面的“德育”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一直深入人心。

40 文理分科

那场不明不白的政治风波,倒是让蔡书舟经历了一个备受煎熬的暑假,一开学还没来得及去打听那些很多不解的事,马上就面临着高二文理分科了。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事,蔡书舟在家里的时候就已经跟老蔡商量过的,虽然有分歧,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蔡书舟自己的选择。

老蔡的意见是要蔡书舟读理科,理由好像是理科的选择面宽一些,而且可以学到一门专长的技术,那时候不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么,可能说的就是那个道理。再者当年老蔡读的就是理科,可惜后来没有机会考大学了,数理化那些东西也就废了,总是心有不甘,想从蔡书舟身上找些寄托罢了。

但蔡书舟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蔡书舟他总觉得自己的强项在文科这方面,比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而且他又特别爱好这些东西,可能是跟他从小读的书有关,因为小时候,家里虽然困难点,但是各种历史书籍倒是很多的,比如线装的繁体竖排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还有什么《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再就是跟文化大革命有关的各种小册子,还有《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基本上都是以文字为主的书籍,偏向于历史和政治,所以就慢慢养成了蔡书舟的爱好倾向,相反对于那些公式啦,计算啦,分子式啦,虽然说谈不上讨厌,但也绝对没有热衷,还有,最关键是小舅舅的一句话,让蔡书舟最后下了决心,好像是说读文科以后可以从政,这倒正符合了蔡书舟的念想。

蔡书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非常压抑的一直备受欺负的环境当中,而且老蔡玉桂俩改革开放以来,日子一直过的不是很舒心,总是被人瞧不起,好像一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属于那种最弱势的群体。正是这种长期的受欺凌和压抑,导致了蔡书舟一直有要出人头地的想法,而要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做官,以后有权有势了,要狠狠的打击那些盛气凌人、仗势欺人的村霸、乡霸,还有那些动不动就要搬东西的专门催上缴的乡联防队员,要改变那种社会的不公平和黑暗肮脏龌龊的东西。而学理科,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大局。就像当初鲁迅弃医从文一样,从医只能解决一个人的肉体上的毛病,而灵魂上的东西却不能根本改变,所以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因而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他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当然蔡书舟没有鲁迅那么崇高的境界,但多少对他还是有着很深的影响的,因为他还有他的那个“霜叶”文学社,以后成为摇旗呐喊的诗人或者作家还是有可能的了。

再加上蔡书舟初中的那个讨厌的物理老师,让他一直对于理科耿耿于怀,所以他就铁了心,一心一意选择了文科了。这文理分科刚一分好,学校里关于那场政治风波的学习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