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5页)
袁成子道:
“如今你练成《天罡宝典》,自然便就是这《天书》的守护人。”
高凤麟诧道:
“师尊的意思,莫非这《天书》与天罡祖师有莫大的关联?”
“正是。”袁成子将这天书的来历缓缓道来。
“当年太宗皇帝在世之时,命天罡祖师和当时另一名奇人异世李淳风共同推算大唐的国运,那李淳风天纵奇材,推演之术出神入化,不在天罡祖师之下,二人背对着背,各自占卜推演,一人画图,一人写谶语,这一推算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后来祖师觉得此举泄露天机,恐遭天谴,便就没有再推下去。后来太宗皇帝看过之后,直叹此为‘天书’,对祖师与李淳风二人大加赞赏,后来天罡祖师劝谏太宗皇帝,此书泄露天机太多,如果公诸于世,恐对大唐国运不利,是故,便将此书封存于三清观,后世之人不得阅览。后来这《天书》还是泄露出去,流传于江湖。这些年来,虽不乏有明求暗盗者,但《天书》始终无恙。天罡祖师曾有传下训示,能练成《天罡宝典》者,定能护《天书》之周全,如今你练成宝典,这《天书》理应由你看护。”
高凤麟始终觉得这事不宜操之过急,况且三清观乃天下道教玄门之正宗,袁成子贵为中原七大宗师之首,若将《天书》交给自己保管,无异于弃美玉而抱顽石矣,甚为不妥。
袁成子又道:
“如今天下之人都知道《天书》藏于三清观之内,三清观早已成了众矢之的,假如你携书而走,即便有人来讨书,也叫他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凤麟奇道:
“师尊,普天之下,还有谁能跟您讨书,您却不能拒之的?”
“当年太宗皇帝曾传下口谕,不准后人阅览《天书》,皇室宗亲自然不会跟为师讨书为难,但是后世之中,总有不肖子孙将先祖教训忘于脑后,企图一览《天书》究竟。当年武周代唐,圣神武皇帝就曾贲临三清观,借阅《天书》,天罡祖师不便违拗圣意,好在武皇帝阅完当即归还,自那以后,《天书》便封存至今,这锦盒和金锁便是武皇帝所赐。”
“那如果再有皇室宗亲跟师尊要《天书》,那如何是好?”
袁成子淡淡一笑,说道:
“倘若《天书》不在三清观,任他掘地三尺又如何。”
袁成子以仙师遗训,事关三清观安危等为由,将锦盒交由高凤麟保管,高凤麟虽极不情愿,但师命难违,终究还是接受了这份差事。
如此,高凤麟与平青云等人在三清观又小住了三日,打算第四日用过早膳后就准备启程,先去洛阳,再回徐州。众人正自吃着,却听山下来报,广平王拜山。
原来袁成子云游之极,广平王就曾多次到三清观寻访袁成子下落,广平王李俶自幼好学,最为崇尚老庄,经常与人讲经论道,袁成子既为大唐国师,掌管三清观,李俶自然会经常向袁成子请教,长此以往,二人既为君臣,又似师徒。
高凤麟在三清观学艺之时,广平王就经常到访,二人虽一人问道,一人练武,但一个作为袁成子的座上宾,一个是关门爱徒,时间一长,两人便就熟识了,李俶年长高凤麟几岁,二人经常以兄弟相称。当初广平王都是以学生身份向袁成子问道,高凤麟一直不知他是当今皇帝之孙,受封广平王。
依照君臣之礼,三清观上下全都出了山门去迎接广平王,当高凤麟见到广平王那一刻,顿时觉得一道晴天霹雳劈了下来。
当初高凤麟在观内,见广平王李俶每年总会来小住一段时间,短则月余,长则半年,二人闲暇之余,免不了比武切磋,每次都是李俶败下阵来,是以后来,高凤麟想要与之比武,李俶都避而远之,而后几年,李俶便来的少了。如今他以广平王身份降临三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