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3/5页)
初!
梁波拐跑了小皇帝的男人,捅这么大篓子,不用马家费尽心思弄死她,圣上正愁找不到梁家的把柄呢,这下倒好,亲自送上脑袋让人家削!
冯氏越想越暴躁,指着梁波骂个不停,气愤之极,顺手抄起案几上的镇尺照着梁波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梁波呲牙咧嘴夸张喊痛,瞧着一副可怜样儿。她是打算先让冯氏出出气,趁机博取他的同情,眼看马到成功,孰料关键时刻,黄子遥看不下去,心头生疼,膝盖着地往前挪了两步,挡在梁波前面,将冯氏飞溅的唾沫星子全数揽在自己这里:“您别生气,别怨她。三娘是个有担当的人,您是知道的,所以这事儿不赖她,…。。是我,是我非缠着她不可。您…。您打我罢!”
“还有你!你是怎么回事儿?!”冯氏顿了脚步,痛心疾首,又开始指着黄子遥骂,其实他对黄子遥印象不错,这孩子虽然有的时候骄傲了点,可至情至性,不耍心眼儿,而且才貌双全,很对他的胃口。当初他还盘算来着,要是黄子遥真拿了满腔情意来配梁波这个不成器的,保不齐还委屈了人家。
冯氏回忆过往,对黄子遥又多出几分好感,再思虑眼前的艰难,一冲动,差点批评黄子遥瞎了眼,怎么看上梁波这么个玩意儿,结果把自己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但又觉得这么说自己亲生孩子不合适,最终禁了声,哼哧半天,一屁股坐于矮榻上,长吁短叹。
说他什么好呢?难道骂他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冒着杀头的危险跟着梁波朝不保夕么!能为梁波做到这个份儿上的儿郎,全京都,只怕找不出第二个了…。。
“你起来,到我跟前来说话。”冯氏叹口气,抬抬手,示意他。
黄子遥摸不清楚情况,只依旧挡在梁波前面道,对着冯氏重重磕了头,“子遥不配得到您的原谅和宽容,只求您…。,让我们走吧。”
冯氏一手悬在半空里,微微颤抖。
“父亲,不管梁家认不认他,他都是我梁波的夫君,谁也改变不了,您不乐意也无所谓,反正我们远走高飞就是了!您要是嫌事情不够大,扩开嗓门再嚷嚷两声,咱们就可以一同上西天见佛祖,倒也省事!”梁波以为冯氏不喜黄子遥,撞着胆子顶了一句。
冯氏狠狠瞪梁波一眼,扯着黄子遥的胳膊将人拉起来,“你是个好孩子,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事情到这份儿上,你俩跑了倒是其次,可是你母家又当如何?要是为此受了牵连,你将来会不会后悔?”
“不会。”黄子遥镇静摇头,沉默片刻,方才说道,“说一千,道一万,只求您知道,子遥不在乎一无所有,可是没有三娘,子遥活不了。”
他打定主意要跟着梁波远走高飞,所以出了对策:在后山做出个跳崖自寻短见的假象,绝了黄家人对他的任何期望和念想。
虽然这样做,心中仍旧有些遗憾,可是黄子遥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黄家养育之恩他不忘,后来送他入宫,他也没什么可怨的。年头上他被贬至冷宫度日,黄家也没获得进宫城朝贺的恩典,是以家中从头到尾一直不明白事情的真相,等到母亲派人打听消息时,他已经被发落至感恩寺修行去了。开春的时候,黄家老主父郭氏并他的两个姐姐都曾想法子上山,在方便时探望过他,还送了不少珍稀补品给他将养身子。
黄子遥对家人的嘘寒问暖全盘收下,问起自己犯事缘由却装聋作哑,一概不言。他在山南道长大,母虽慈父却严,所以练就文武双全,因着自小才貌出众,远胜黄家诸郎,所以多得一些器重。之后一路过关斩将,入了嘉选,难免自恃甚高。阖家大小对黄子遥报了很大期望,对这位未来的卿贵平日里也都让着两三分,于无形中滋长了黄子遥骄纵之气。后来他在感恩寺修行,黄家未免有些失望,黄子遥父亲郭氏是个厉害人,上山看他时,不给好脸,按着自己的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