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部分 (第2/5页)
杨丰满意地看着他们的表情。
“我们必须要善用并引导这股力量使其不致走上岔路,这样强大的力量万一为某些野心家利用,那是要出大事情的,想想黄巾赤眉,瓦岗军,黄巢,都是这股力量失控的结果,哪怕本朝也还有方腊呢!而善用并引导这股力量的前提,首先就是上情下达不致于内外隔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事情不能再做了。
民又不是傻子。
愚民是没有前途的,一旦百姓醒悟是要算总账的。
虽然衮衮诸公都是爱民如子,大宋百姓也是深明大义的,但毕竟还需要互相了解。
比如咱们的官制改革。
必须得让百姓知道,得听百姓对此的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要从善如流进行改正,这样才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内外一体,君民一心,共建我大宋之和谐盛世,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这黄巢方腊之流就复生了,那时候可就悔之晚矣,我想诸公也不想和逆构一样下场吧?
但如何使得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呢?
发告示?
登闻鼓?
这些要是真有用就不会生出方腊了。
故此需要一个更加有效的办法,也就是四民大会,暂时先在汴梁城内召集士农工商四民的代表,共同组成四民大会,以后朝廷的政策,民间百姓的意见,都通过这个机构进行沟,等打退金兵以后,还可以向全国延伸,各地的士农工商都选出代表到汴梁来,使官家和朝廷对百姓的爱护之心可以直达民间,使民间的声音也可以直达天听。”
杨丰接着说道。
他实际上就是先搞个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就足够。
毕竟这才是西元十二世纪,这个时代步子如果迈得太大很容易扯着蛋,但一个三级会议还是可以的,大宋朝本来就不是封建时代的西欧那种等级森严,没有教会,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大宋的勋贵就是一户二十五文工资,本质上就是一个额外的加衔,话说一个公侯的每月也不过几贯钱,甚至就连皇权都没什么人真正畏惧。
赵官家没那么高高在上!
赵二时候一个市民丢了口母猪都敢敲登闻鼓,可怜赵二没兴趣给他找猪只好给了他一贯钱。
这就是大宋皇权在民间的地位。
到咱大清有理没理敲一下先来上三十大板。
大宋朝准确说就只有俩阶层,一个是官一个是民。
而这两个阶层又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流动的,民可以变成官,官也可以变成民,科举制度虽然后世令人鄙视,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最好的了,它至少给了底层一条上升渠道。
欧洲可是真得等级森严。
而民之中虽然也分士农工商,而且理论上也存在高低,但却很模糊。
比如商人在理论上地位最低,但实际上大宋商业繁荣,那些商人日子过得舒服着呢,他们不但没有科举的限制,甚至就连一些举人进京赶考都经常携带货物顺便做生意,而官府制定商税有时候还邀请商人参加,至于大宋的海上贸易之繁荣这就更不用说了。
这几乎是商人地位最高的朝代。
而士人理论上的确地位最高,但考不中进士也就是个穷措大,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权,不像明朝那样有一堆优待,哪怕举人也只是三年免丁役,主要是这三年得让他们准备赶考,但三年后还得去礼部再考一次,若考不好连这点优待那都没的,还照样是一个穷措大,他们和明朝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理论上大宋朝连个秀才都木有,叫声秀才只是觉得你读书有学问可不是因为真得有这头衔。
至于士子免丁役免钱粮?
开什么玩笑!
至于朝廷发廪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