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5页)

制定出各种规范制度,并且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才能有理有据,保持银杏村景区的美誉度。

在海州念书的时候,萧风已经见过太多的报道,不少景区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宰客、黑心现象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了华夏旅游业的一个顽疾。

现在银杏村的村民大多都是相当淳朴善良,但是在将来难免有一些人会被外界的社会风气所影响,搞一些歪门邪道。萧风可不希望银杏村最终变成一个乌烟瘴气的地方,因此在事先打好预防针也是理所应当的。

当镜湖公司宣布把餐饮、住宿以及相关服务项目授权给村民的时候,整个银杏村都动了起来,大家都在琢磨自家所具备的优势,上马新项目。

比如,一些住宅条件不错的村民开始对自家的庭院、房子进行相应的改造,希望能够通过审查委员会的审核。最终获得接待游客的资格。一些在厨艺上有所特长的村民则是开始研究银杏村周边的各种山珍野味,希望能够通过没事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可以说,萧风组建镜湖公司,并且花费巨额资金对银杏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在极短的时间内带动了银杏村绝大部分村民的热情,整个村子进入了一种极为亢奋的状态。

大兴土木的银杏村,正在启动自己成为传奇的旅程!

PS:现在推荐票总数为1250,希望本周能够达到2000票,请乡亲们多多支持!

【026章】 注册公司

银杏村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萧风不需要每天盯在工地,他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

在银杏村村委会把各种材料准备齐全之后,萧风和萧晋旭来到滇西县城,准备向地方政府和工商部门递交镜湖公司注册申请,准备开发银杏村的旅游资源。

在滇西地区,拥有着大量的旅游资源,而由于交通不便的关系,这些旅游资源大多都蒙尘于深山之中,极少为外人所知。地方政府更多的把资源向那些交通便利、名声在外的旅游景区倾斜,对于落后地区的开发基本无暇顾及。

为了增加财税收入以及发展旅游业,地方政府采用征收旅游资源使用费的方式,把各地的旅游资源向各界投资者开放。在滇西乃至姚州地区,各式各样、规模大小不一的旅游开发公司不胜枚举,谁都想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获得巨大利润。尤其是在姚州古城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外来资金纷纷涌入姚州地区,进一步加剧了旅游业的膨胀发展。

不过,绝大部分的外来投资更多的集中在姚州古镇以及周边地区,像滇西这样交通落后的偏僻地区,外来投资还很少。

因此,当萧风来到滇西政府询问开发旅游景区事宜的时候,事情的顺利远远超出了萧风的想象。

这年头,正是GDP为王的年代,各地政府官员可是把吸引外来投资视为自身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滇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2007年占据全县人口90%以上的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远远低于华夏的平均水平。

滇西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基本上没有工业基础,因此旅游业也被地方政府视为突破财政困局的重要途径。

因此,当萧风透露出即将投资数百万,开发银杏村旅游资源的意向,立刻引起了滇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滇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国梁亲自出面接待了萧风,并指示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对镜湖公司的各项申办手续一路绿灯,尽快完成相关程序。

要知道,滇西县在2007年完成招商引资总额还不到4个亿,这其中还包括了水电业、采矿业投资超过三个亿的投资额。萧风一下子投入700多万资金,这无疑是为当地政府的工作添彩。

萧风在滇西县城呆了三天之后,就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