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4/4页)
?杨司令不是说了吗,大部队停在了孝昌配合何协统呢。”
张廷辅经过兵营门口时,被这阵嘀咕引得停下了脚步。他也很奇怪,武胜关之前还好好地,怎么会说丢就丢了呢?何况他比士兵清楚,抵达孝昌的只有右路军两营,南下两营也都是右路军。吴兆麟呢?一协呢?总不可能都死绝了吧!想到这些他就隐隐觉得不对,难道杨秋借北洋之手把他们给一。。
他已经不敢想下去了,但焦心吴兆麟和一协的安危·所以咬咬牙赶往火车站准备问个清楚,等抵达后忽然发现,杨秋和败军之将完全不同,换了身新军装,精神焕发也看不到任何颓色,正在煤油灯下写着什么·见到他眉头紧锁只得压下性子,和带路的雷猛站在边上耐心等待。
静静等待的同时,他也在暗暗打量这位年轻得几乎不像话的司令,虽然右路军成立有投机取巧之嫌,但谁也不能否认后来几场仗打得干脆漂亮。而且他也是支持北进的军官之一,对京山刘氏兄弟被强行缴械的事情更是双手赞成,先不说缴了他们后促成了湖北全境光复,光是在北洋抵达前打掉一切不安分因素就已经很成功了。何况一路拔萝卜似的收编下来还白白得了支部队,使得北洋入关后无法迅速绕过大洪山沿天门、汉川南下·对阳夏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光这点就体现出这个年轻人的眼光比一般军官更加深邃。
他这辈子酷爱兵法,要是没有吴兆麟和一协的事情,说肯定愿意和这位坐下来聊聊眼前的大战,可现在却没有任何心思,见到杨秋还没有抬头的意思·只得轻咳了一声。
清脆的咳嗽声打断了杨秋的思绪,抬起头见到张廷辅也有些意外。
平行世界里这位28岁的年轻党人军官也算是个小传奇了,父亲是光绪年间邯郸县最后一个贡生,自小对军事感兴趣,时常偷偷购买兵书阅读。性格刚毅、胸有大志、卓尔不群。后来他父亲没辙只好把他送到保定武备学堂读书。因为是独子,规定不允许从军及投考军事学堂,最后还费了好一番手脚才被录取。毕业后分配到鄂军担任见习士官时加入了文学社,从棚目干到排长、连长·阳夏战争时期打响了名声后·成为和吴兆麟相当的军中砥柱,但最后却因为群英会事件进会和文学社的龌蹉被暗杀在家中·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清澄(张廷辅字)来了,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吗?”杨秋刚起身,性格耿直的张廷辅立刻追问道:“杨司令,下官是来问问武胜关到底是怎么失守的?还有畏三他们为何不见踪影?”…;
杨秋猜到吴兆麟没回来肯定会有猜测,转身拿起刚才他写的东西交给张廷辅:“先看看这个。”
这是一份详细的镇级军队改制、作战,火力配属以及训练的计划书,以前八镇也有过类似的东西,但却远没有这份那么详细。按照计划书中的安排,除了把镇改为师外,还采用了三三制,即每个师细分为三个旅,每个旅下设三个团,依此类推直至排才分为九个班,每班总计1=。此外每个师还将编入四个独立单位,有炮团、工程营、辎重和首次见到的教导团,火力和步兵也划分很详细,旅团都有各自的炮队和机枪连、甚至班的装备都详细列出了详细清单。
虽然没留过洋,但张廷辅眼光却不差,换做之前或许会视为珍宝,可现在他却没这个心思,焦急地追问道:“杨司令,如此详细地军队改制条例的确是下官平生仅见,可我还是想问问畏三的消息。”
到这个时候杨秋也不隐瞒了,走到悬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前指着说道:“他去了大洪山汇合岳鹏,一协和我军停留在那边的9个营都会按照这份计划改编为国防军第一师,固守大洪山防止北洋绕进深入襄阳、天门等地,并且保护孝感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