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3/5页)

琛认为领导们将电视剧的锋芒也损失掉了。

经过这两道程序,无论那个所谓的锋芒是在何处损失的,有一点恐怕值得肯定,就是《三重门》已经沦为一部极为平常的电视连续剧了。

向来原作者与导演之间的分歧就存在着,此中最为突出的人物当属金庸金大侠。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似乎不应该谴责谁。

韩寒与金琛的矛盾在于编剧。据韩寒说编剧是金琛找的,根本就没有读懂自己的作品,一些讽刺老师的段子竟然用一种崇尚的手法拍摄,优雅的画面,深情的道白,这令他极为不爽。

电视剧我还没有看过,不好妄加评论。

如果情形正如韩寒所说,那必须得言明,此责任并不在编剧,而是导演,显然,导演在与编剧共同进行作品改编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明白那些讽刺的段落,所以在拍摄时就按着剧本的意思进行下去了。

当然,如果导演真的没有注入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的话,那也有一个理由,就是金琛导演从事的只是一个技术工种而已,只管拍摄,对作品的意识形态根本没有考虑,全凭那位他所信任的编剧说了算。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妙的。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对《三重门》的理解上,导演金琛与原作韩寒肯定是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金琛已经对《三重门》进行了一次打磨手术,但拿到电视台,还是够不上播出的标准,于是,领导们开始第二次手术。

对于一部电视作品进行手术一直以来就是那些领导的嗜好,否则也体现不出他们的水平来。最好的例子就是那部《吕布与貂婵》,后来改名为《蝶舞天涯》。陈凯歌大导演都难逃这样的噩运,何况一个小小的金琛呢。

在金琛的眼中,这次手术更为惨痛,历时三年,砍掉了五集,成片中的锋芒全部消失,成了一部中学生的生活片,与拍片时的初衷是相去太远。

金琛导演唯有仰天长叹。

说到中国的学生片,在武侠,白领,婚姻,涉案剧等盛行的今天,可以说是少到了极点。说得出来的只有《十七岁不哭》等有限的几部。

其实,在中国影视界,学生片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不愿触及的题材。主要原因是一来卖不出好价钱来,二来极有可能遇到这个那个的形而上问题,结果就被毙掉了。

关于第一点卖不出价钱的问题很好理解,现在学生没钱,除了行政要求以外,当然不会上影院看此类的电影,顶多买两张碟回家自己看去。至于电视剧吗,学习任务重,更没有时间了。

但说到第二点,那可就是大问题了。

据我的印象,学生片以美国韩国为多,许多片子极具观赏价值,但中国引进大片这几年来,几乎没有一部学生片,究其原因自然在于那些片子都有一些不合行为规范的东西,必须删掉,可如果一删掉,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恐怕只剩下四十分钟了,所以还是不引进为妙。

这样说来,外国的少年原来个个都是问题少年,即使影片的结尾他们合乎规范,但那个过程也怕中国学生会效仿。

电影如此,电视剧更是这样了,《流星花园》火得一塌糊涂,不合行为规范,不能引进,*之。

说到这里,我琢磨了一下,什么样的影片是合乎规范的呢?

《十七岁不哭》的作者李芳芳也是七十年代的人,在她的笔下,青春,朝阳,感动,反正是挺上进美好的,每一个人有个性,没毛病。

但全套看过之后,这难道是我的学生时代吗?

不是,完全不是,她一定在迎合着什么。

我是七十年代的人,看反映同时代的学生生活片《十七岁不哭》时勾不起我的半点回忆,只能用一个字评价,假!

其实说这部片子假呢,却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