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一下过去的那段日子,但影片中却有了齐达内撞头的细节,这多少有些令人啼笑了。
我很奇怪为什么有许多人称这部影片不错,大概看了一下相关评论,均是谈到了源于生活的问题,也许身处在北京这个大城市,世界变化快,笔者多少有些忽略了生活的真谛,于是便产生了恍如二十年前的错觉。
但很不客气的说,影片是很闭塞的,正是这种闭塞才造就了笔者的错觉。
首先,影片中几乎没有任何有关时代的问题,唯有一处齐拉内的笑谑多少让人看得有些不伦不类。当然还有王喜家的那台电脑,看上去很有样子,除此之外,我感到影片与现实严重脱节。说实话,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拍一个有关八十年代影片的回忆呢,把齐祖和电脑统统砍去,这样反而纯粹点。
但下面的问题更有意思,大凡要拍摄过去题材的影片都需要两种东西的彰显,第一是有关人本性的东西,也许受着时代的影响得到了不公正的代遇,于是导演便极力地让主人公突破这些时代的禁锢,或者以胜利者的姿态完成全局,或者以失败者的形式演绎一场悲剧与无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时代的影响显得极为重要,但突出的还是人本性的东西。第二种彰显方法是关于传奇的,大凡涉及到过去的影片,如果在人性上不能做足文章,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谱写一段传奇经历,让人也看得爽一些,当然这种传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时代影响的。
于是我们知道大凡拍摄过去题材的影片或者突出人性反思那个年代某些意识上的落后,或者就是为故事而故事的纯商业影片。但很不幸,此片根本没有具备这些元素,说到传奇肯定是没有的,说到人性对时代的反思,笔者也仅仅看到了王喜的苦恼,与时代毫无关系。这也难怪,笔者强行要将此片归于八十年代,而编导们的意图却是齐达内退役之后的事情。
主人公王喜是一个干部,小干部的身份注定了冯巩所善长的小人物角色,也注定了故事发生在小人物的世界中,于是天津方言,台词以及各种包袱都是很正常的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并没有任何错误,虽然其逗乐成份远不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来得更有人性味。
关健是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以及想法的确令笔者难以理解,首先便是王喜这个角色,当好干部的理想与时代并没有关系,也是值得称道的,但一家子对干部这个称谓的热衷的确令笔者不太明白,王喜与老婆也倒罢了,关健是那个孩子,虽然两道杠是孩子心中的某种荣誉,但几个孩子的对话中将这种干部行为当成身份的象征的确令人不禁喷饭,难道新时代的孩子口中没有游戏机,没有偶像,只有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异吗?尤其近结尾处王喜儿子的那番话,不知应该说些什么了,恐怕我只能感叹我们失败的教育在继续轮回着!说实话,那个孩子哭着说出那些本该大人说的话时,我心中颇有些恶心,编导借孩子煽情却骟掉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天真!于是,这个孩子毫无个性,在剧中只是为了王喜这个角色而设置出的一个砝码。
砝码命运的还有王喜的老婆,戏中很贤慧的,拒绝礼物,帮助王喜的女工,然后就失去了戏份,苍白无力。老黑也好不了哪去,除了替王喜出气以外,偶尔地陪着王喜喝点酒还得自己掏包,我们看不出这个人物有什么真正的动力所在,完全就是王喜的撒气筒,好在刘金山的肚子可以为他挣点戏份,也仅仅如此。至于闫妮这类女工,也大多只是道具作用,虽然有一点旧情人的笔触,但点到即止,人物苍白得只是在告诉观众有这些事情,仅此而已!
那些反面人物更有些脸谱化了,男的官僚还好色,女的浮躁夺权,但笔者就不明白,尤其是那两个美女,既然有资本,在这个纺织厂还吊着干什么,如果走出厂早已穿金戴银了,看来真是很闭塞的,至于剧情里面签字一说,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