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页)

法已予以否定。

卜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市民的圈子中间长大,这和他日后在作品中鲜明地表达新兴市民阶

层的思想感情,是很有关系的。他自幼爱好文艺,喜欢读书,萌发了将来做一个大诗人的心

愿。大约在他十四岁的时候,老卜伽丘不顾儿子的志趣,把他带到那不勒斯去习商。他混了

六年,毫无成绩,老卜伽丘只得叫他改行,在那不勒斯学习教会法典,因为这是有利可图的

行业。枯燥乏味的宗教法又耗去他六年岁月。卜伽丘痛心地认为,他学诗无成,白白地蹉跎

了十二年大好光阴。

幸而当时那不勒斯的宫廷比较开明,在国王周围,除了封建贵族、早期的金融家、远洋

归来的航海家等外,还聚集着一批学者,有些还识得希腊文,带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色彩,在

当时的意大利形成一个文化中心。卜伽丘借光他父亲的影响(那不勒斯的财政靠佛罗伦萨金

融界的支持),有机会参加宫廷的一些社交活动,扩大了他在文化领域中的视野。在他逗留

那不勒斯的这段时期,开始摹仿当时盛行的雕琢堆砌的文体,写起诗文来。

他把他早期的作品都奉献给他青年时代的情人“菲亚美达”,并且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

中追叙了他在教堂中初次遇见菲亚美达,一见钟情,二人以后热恋的光景。《十日谈》中的

七个讲故事的姑娘中,有一个就叫做“菲亚美达”,作者把她形容得非常美丽:“一头金黄

的鬈发,一直披到洁白细腻的肩膀上。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多是百合花般洁白……”(第四天

结束部分)。学者们向来认为这位在创作生活上给予卜伽丘很大影响的菲亚美达,就是那不

勒斯国王的私生女儿玛丽亚。不过现在学术界也有对这一说法予以否定的。

卜伽丘的第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菲洛柯洛》(Filocolo,l336),用托斯

卡尼语散文写成,叙述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姑娘和一个青年异教徒的爱情故事,他们克服重重

阻碍,终成眷属;其中有两个作为插曲的故事后来收在《十日谈》里。《菲洛柯洛》可说是

欧洲文学中第一部长篇小说。

牧歌《亚美托的女神们》(Ameto,1341-1342)采用神话题材,是对于爱情的歌颂,

由于爱情的点化,一个粗鲁的牧羊人一变而为心地高尚的青年;还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有诗有

散文的作品在结构上和《十日谈》有相似之处,七个仙女各自向牧羊青年亚美托诉述自己的

爱情故事,文笔也比较流利,有人甚至称这部牧歌是“雏形的《十日谈》”。

卜伽丘创作书信体小说《菲亚美达》(Fiammetta,1343一1344)时,摆脱了古典和神

话题材的套子,而开始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者把一个失恋的少女的内心世界的种种感

受:她的爱情和痛苦,幻想和希望等,都细腻地刻划出来。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欧洲文学中第

一次出现的“心理小说”。《菲索拉诺的仙女》(NinfaleFiesolano,1344—1346)是一部

长篇叙事诗,写仙女和牧羊青年的恋爱悲剧,她因为追求爱情的幸福而遭到了惩罚。冷酷无

情、厉行禁欲主义的黛安娜女神把这一对情人变成了两条河流,但是最后这两条小河流到阿

诺河,又汇合在一起了。这篇长诗的一些精采片段,写得清新、舒畅,是卜伽丘成就最高的

一部诗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