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起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肯定是困难的。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黄帝者,少典之子①,姓公孙②,名曰轩辕。生而神灵③,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齐⑤,长而敦敏⑥,成而聪明⑦。

①少典:《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按: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 子:指后代。 ②公孙:《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据此,则黄帝姓姬。《会注考证》云“《大戴礼·五帝德》无‘姓公孙’三字,未详史公所本”,又引崔述云“公孙者,公之孙(公侯之孙)也”。认为公孙不是黄帝的姓。③神灵:有神异之气。 ④弱:幼弱,这里指出生不久。《索隐》:“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未七旬”,还不到七十天。) ⑤徇齐:疾,敏捷,指智虑敏捷。 ⑥敦:敦厚,诚实。敏:勉,勤勉。 ⑦聪明:本为听力好,视力好,即耳聪目明之意,这里指见闻广,能明察。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①。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②,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③,以征不享④,诸侯咸来宾从⑤。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⑥,治五气⑦,艺五种⑧,抚万民,度四方⑨,教熊罴貔貅�虎⑩,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11)披山通道(12)未尝宁居(13)。

①世:后嗣,后代。 ②暴虐:侵害,侵侮。 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 ③习:演习、操练。 干戈:古代兵器。 ④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 ⑤咸:都。 宾从:归顺,归从。 ⑥振:整顿。 ⑦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 ⑧艺:种植。 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 ⑨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度”,量长短。 ⑩熊、罴、貔、貅、�、虎:都是猛兽名。《索隐》认为这六种猛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以为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按: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 (11)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离开。 (12)披:开,打开。 (13)宁居:安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①。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②,合符釜山③,而邑于涿鹿之阿④。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⑤,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⑥。获宝鼎,迎日推荚⑦。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⑧。顺天地之纪⑨,幽明之占⑩,死生之说,存亡之难(11)。时播百谷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