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2/4页)

不废话吗?要是这条捷径行得通,谁吃饱了撑的愿意去费那许多周折引进工匠?可是人家的保密功夫做得滴水不漏不说,中间还隔着个语言壁垒,你有能耐倒是去把人家的技术偷学过来呀!

莫钟书能说这话,自然是有他的把握。他没有胆量去直截了当地偷人,但却知道些曲线偷技术的歪点子。

吕熠一听到莫钟书说有办法弄到制造玻璃的法子,眼睛就亮了起来,却又马上压抑住了,一眨不眨地盯着莫钟书几秒钟。在一条船上呆了将近一年,他大概也了解莫钟书的脾性,这人可不是个主动向人献殷勤的,眼神中就带了几分探究之意,用上了生意人的口吻:“开价几何?”

莫钟书摇头,笑道:“我不要钱。当日海盗劫船,多亏了吕公子出手相助才得以虎口脱险,正不知该如何感谢这救命之恩,如今公子既有所需,莫某定当用心谋求。”

莫钟书把话说得清楚,他把这玻璃制造技术弄过来,就算是报了吕熠的援手之恩,从此各不相欠。

这直白的话语倒让吕熠微微一怔。当日施恩,的确是想图报,只是没料到报得这么快。自己原是打算着放长线钓大鱼的啊,他不由得拧起了眉,旋即又松开,能不能报得成还是个未知数呢,且走着瞧吧。

回到房间,莫钟书从抽屉里拿出了几张纸。

那是当日参观完玻璃艺术品加工场之后,王三和他一起整理出来的。那个工场主以为莫钟书不知道制造玻璃的原材料是什么,一时托大,让他看完了后面的几个工序。

可是莫钟书在另一个世界生活过,高中的化学课本上就有讲述硅的各种化合物,具体反应条件什么的他是想不起来了,但偏偏就还记得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沙滩上的砂子中就有这个东西。

莫钟书把纸上记录的内容细读几遍,理清思路,把每一个步骤的作用都想了个明白。只是他们参观的是艺术品加工场,还不知道怎么弄出大块的平板玻璃来。

第二天,莫钟书故伎重演,要大富带他去加工场参观。

这回工场的防范措施更严密,只容许他们参观了其中两个不连贯的工序,一个熔制,一个是热处理。

如果真是对玻璃制造一无所知的人看到这些工序,除了那硕大的高温炉之外,恐怕再难有什么别的印象了。可是莫钟书不久前才参观过另一个工场,这时便格外关注他们那加热条件,最后的热处理工艺也牢记在心。

出来之后,莫钟书又叫二柱出面去找个质量平平但生产量大的低端玻璃工场,大批量定制平板玻璃,附加条件就是要同意他去参观生产过程。

这种工场生产出来的玻璃瑕疵太多,并不适合于制作镜子,价格也上不去,不值得为它漂洋过海长途运输。二柱不知道五少爷今天的葫芦里又装了什么药,不过他是个模范长随,不折不扣地给莫钟书安排妥当。

莫钟书在参观这工场的时候,看到成品玻璃上有些微小裂纹和气泡,便似是无意地提到了熔制过程的加热温度和成品后的退火淬火工艺。这两个因素正是影响玻璃质量的关键,而莫钟书之前已经特地到高端工场两次参观,说起这些来自然头头是道。

可是工场的人不知底细,见这少年指出的恰恰是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的改进措施也很有道理,便以为他是个行家,一改之前的敷衍态度,恭恭敬敬地请他从头逐一指点。

于是乎,莫钟书光明正大地观摩了整个玻璃的生产流程,即便有什么不明白的问出口,工场方还以为他又有什么高见,全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回答了,倒是让莫钟书知道了原料中除了砂子之外还要添加纯碱和石灰石,还有各种催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莫钟书也投桃报李,搜肠刮肚地捡了些化学术语说出来,唬得人家连连点头,最后交货结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