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4/4页)
方圆几十里的兽医已经够多了,最好还是另外寻一条出路。”
“我这儿可未必是条好出路,你也知道,今年的收益不可能超过一千的。”
“五少爷弄这么大的地方,不可能就只打算养一两千只羊吧?想必明年后年的羊会越来越多,届时收入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莫钟书笑了:“你和你父亲很不一样。不过,你怎么让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呢?”
沈治平沉默了,他低下头想了想,又抬起头来,眼中充满希冀:“不如,我们约定一个期限,如果在这个期限内,我不能胜任,您不必支付我任何酬劳。”
最后,沈治平留了下来,待遇是每年他可以获得百分之五的牧场红利分成。
大概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沈治平一口气就指出了几处牧场需改进的地方。他的第一把火,就烧在了蚯蚓上。
沈治平搬进牧场的第一天,就看到几个村里的孩子来卖蚯蚓。
沈治平也读过《养鱼经》,知道蚯蚓的用途。
“五少爷有没有考虑过要自己养殖蚯蚓呢?”蚯蚓的收购价虽然只区区几文钱一斤,但这个消耗是日积月累的,如果能把这笔开支节省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莫钟书很感兴趣地挑起眉毛。他当然知道蚯蚓可以养殖,但那时候对农事毫无兴趣,来到这个世界后却没找到过蚯蚓的详细资料,也就无从繁殖。
沈治平找来锄头,在湖边选了个地方,自己动手就挖了个土坑,接着在坑的周围筑起高出地面的土埂,再将坑底和四周的泥壁打实之后,把牛粪淋上水发酵后堆入坑内,再铺上一层沤湿腐烂的杂草。然后叫人把蚯蚓投放进去,之后再盖上苇席。
然后他又细细教导专门负责处理蚯蚓的仆人,喷水保湿,定期清理蚯蚓的粪便,还要经常投放些稀粥或腐烂的瓜果作为蚯蚓的饲料。
“你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的?”莫钟书很好奇,他也曾翻过许多书,请教过不少老农,可都不得其法。
“小时候我喜欢钓鱼,经常和哥哥去捉蚯蚓回来当鱼饵,有时候蚯蚓多了用不去,就挖个坑想存起来,后来发现一段时日后坑里的蚯蚓突然之间多了许多。更有一次,小表弟淘气往坑里扔了几坨牛粪,蚯蚓就更多了。后来,我和哥哥又做了好几次实验,久而久之,就发现这样可以让蚯蚓快速大量地繁殖了。”
沈治平又把目光对准了湖中觅食的鸭群和鹅群:“这些鹅鸭之中,有多少公鸭和公鹅?”
莫钟书只知道个大概的总数,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便转头望着身边的大富。大富也不清楚,叫来专职养鸭的柳叔和养鹅的陈叔。
听了柳叔和陈叔的回答后,沈治平对他们道:“今晚把公鸭和公鹅挑出来,大约一百只母鸭配一只公鸭就差不多了。”他转而对莫钟书道:“其余的公鸭公鹅,我建议都隔离开来,再养些时日长多点肉就卖掉。”
“为什么呢?”莫钟书不懂其中的缘故。
“公鸭公鹅多了,难免要相互争抢母鸭母鹅,闹得鸭群鹅群惊慌不安,会影响产蛋的!”
莫钟书没料到还有这个讲究,现在的鹅鸭都开始下蛋了,可不能让它们争风吃醋破坏和谐大局。他想了想,觉得当中大有学问,便问:“那羊和驴的公母比例是不是也要调整一下?”他本来只想着年初买进羊羔驴驹子养到冬季就全都卖掉赚点肉钱算了,不过既然现在牧场有了专业的兽医,留着母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