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2/4页)

千人。但是后世的人却一直没能复制出能够实际航行的四十四丈“宝船”,所以不少业内人士都把那当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莫钟书一向是个容易看得开的人,从不轻易让自己不高兴,只一转念就接受了现实,开始安慰自己,现在他不但是船长,还是船东,也算是个质的飞跃了。

“我就知道你跑来这里了。”李长义把一个装满了酒的小坛子塞到莫钟书手里。到底是多年的朋友,李长义在客栈里找不到莫钟书,直接就带了酒到海边来了。

莫钟书就地坐了下来,拔开酒坛塞子,一仰头就喝下一大口。李长义也在他身边席地而坐,一边喝酒一边打量着朋友。莫钟书平日里喝酒总是小口慢酌,极少豪饮,这般反常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了?

海风吹来,空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潮湿的咸味。

莫钟书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天相接之处。海水的味道已经渗入到他的骨髓里,让他与船舶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无论身处哪个时空都无法改变。大海仍然是那个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没有钢铁大船又如何?不是一样有许多人驾着木帆船穿梭在风浪中?

李长义看不透朋友的心思,试探着开口道:“要是你担心之后没钱买货,我可以借你一些的。”他这两年在江南和南海诸国之间跑了几趟,如今也算小有家底,很有些财大气粗的样子,“或者咱们合伙买下那条船也行。”

李长义仔细查看过那船许多次,确实是条好船,用的是最好的木料,做工也很坚固,配套的帆篷绳索等也都极好。这船比他自己的大了两倍还多,让他心动不已,只是单凭他手里的钱也还买不下来。

那一艘木帆船,打了八折之后还不便宜,几乎要掏尽莫钟书所有的积蓄。莫钟书本来以为,他胼手胝足千辛万苦地奋斗了十几年,虽然还不能跟莫荣添比富,可怎么着也算得上个小财主了,没想到海贸的门槛这么高,几千亩改造好了的良田,欣欣向荣的大牧场,已经走上盈利正轨的杂货店,还有十几家面馆两年的盈利,加起来才只勉强抵得上一条海船。如果买了那条船,莫钟书就再没钱自己办货,只能替别的商贩带货赚点苦力钱了。

“谢了,不过我不喜欢欠债,也希望完全拥有自己的船。”莫钟书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虽然李长义的提议让莫钟书很感动,可是他并不打算向李长义借钱,做海贸的人,只要能安全到岸资本就起码能翻上一番,来回就是至少四倍利钱。虽然李长义大方不会与他计较,莫钟书却不愿意欠下这么大的人情。

两人合伙更是不可取的,表面上看来合伙使得资金和人力上的压力都大大缩减,可是经营上的问题却多了几倍,决策方向、人员安排和利益分配等等问题都不好解决,一旦产生亏损就矛盾更大。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好朋友亲兄弟之间因为合伙不成功反目成仇的事都屡见不鲜。李长义是莫钟书这辈子难得的几个朋友之一,他不愿意用这个来考验他们之间的义气。

何况他今天的郁闷,纯粹是因为找不到钢铁制造的坚固大船,与钱财无关,他甚至并不太关心这一趟出海到底能赚多少。前些年为了出海,他不得不挖空了心思去挣钱,可是现在已经能弄到船了,赚钱的欲-望就不再那么迫切。

不过莫钟书自己不急着发财,却不能妨碍别人的赚钱大计。买下那船之后,莫钟书就让身边的几个人自己去找些门路。

莫钟书每年发给身边几个助手的岁末奖励都不少,大富他们这些年也攒下不少钱了,这次出海也让他们跟着发点顺风财。洪长安在这一点上经验丰富,早就和大富二柱悄悄商议了,莫钟书一发话,他就带着几个人开始忙活,只两天工夫就准备就绪。

莫钟书这才让大富开始招揽出海的客商。在大富他们办自己的货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