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3/4页)
有收获,颇有心得。
上瘾(2)
一开始,他从翻案的角度出发,为自己鸣冤叫屈。他对信访部门和纠正冤假错案办公室的领导反映,自己“不仅不在帮派体系,而且同老支部书记一道,坚决地同极左路线进行了斗争”,要求上级为他###,恢复他的党籍和职务,补偿他受劳动教养的损失。有关部门认真审查了他的档案材料,知道他劣迹斑斑,拿出他自己按着红指头印子的供词,驳得他只剩下狡辩,没有证据说出能够###的理由。
后来,刘继先发现,其他的告状人,都是以揭露###为主要内容,往往成效不小。他本来就对刘庆河越来越不满,于是,不再纠缠自己的陈年旧账,开始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乡、村两级干部。他开始从报纸上搜集了许多上级文件,粘贴了满满的几大本子,从各个方面抨击现在的乡、村领导,抨击###现象,抨击强迫种植烟叶等。那时候,各级领导的这些毛病是很容易找到的,刘继先猛烈地展开抨击,大有一点美国“在野党”的味道。
渐渐地,刘继先觉得自己孤掌难鸣。他想,“老子为你们打抱不平,你们当缩头乌龟不行,要干大家就一块儿干”。于是,开始鼓动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一块儿上访告状。别人不愿意参加,又觉得他是为自己出气的,就有人给他凑份子,给他提供一些赞助。吃到甜头以后,他又抓住一批人的不满心理,怂恿大家告状。后来,在我们马寨行不通了,他就到其他村串联。这年头,人们的生活好了以后,“拿起筷子吃肉,放下饭碗骂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老百姓对各种集资、摊派、罚款心怀不满,恨不能找机会出出气,愿意出钱让刘继先为民请命,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势头,刘继先又成了我们这一带响当当的上访代表。
有一次,他组织了几个村的群众,开着手扶拖拉机,拉了百十个人,为了抵制上缴农林特产税,到县政府去闹。政府有人出面,要求去几个群众代表直接对话,大家就把他当做群众代表推了上去。领导逐个问了代表们的情况后,了解到他不是这几个村的人,说他没有代表性,把他赶了出去。他一走,几个代表没有了头领,其他人拙嘴笨舌的,说不出个道道儿来,这场群访来势凶猛,一泡尿就给浇灭了。事后,上访的群众抱怨他临阵脱逃,他反过来骂这些人是天生的笨蛋,双方闹得很不愉快。这件失败的上访活动,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从此再也没有人跟着他跑了。
人们以为,刘继先从此不会再上访了,其实不然,刘继先上了瘾,他已经和县里领导机关的一些工作人员混得飞熟,领导机关大院附近的小饭馆都对他很熟悉,有油水的残汤剩饭没有少免费让他吃。他去县里上访,就像是去上班、串门一样,混迹在各种上访队伍中,天天可以见到他的身影。
刘继先不停地上访,在寨子里混成了臭狗屎,没有人肯搭理他。好在他一直在外边跑,寨子里很少见到他,人们以为他可有可无,连他的两个弟弟刘臭蛋和刘继宗都差点忘掉了他。刘臭蛋正在为自己的小饭铺关张后要不回来钱闹心,他们的三弟、刘家老十五刘继宗的病一直治不好,成了村里最贫困的一户人家。
。。
空壳(1)
刘庆河当上支部书记后,就开始作难。刘庆典不愿意交出来的是权力,愿意交出来的是一个烂摊子。
刘庆河第一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时,计生专干兰秀娟率先向他发难。兰秀娟话里有话地说:“庆河,兵有头,将有主,庆典哥不当支部书记了,俺拥护你。你年轻有为,相信你一定能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代表大家提一条要求,就是请你先把我们这两年的工资清了,现在当干部是干拉磨不吃麸子,君买臣心,你总得有所表示不是?”兰秀娟这么一说,大家随声附和。
刘庆河皱了皱眉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