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页)
兰、德尔和拉旮什等城的东部同盟的反叛,俘四城的公侯及战士一万四千余人。当德尔再次联合温马反叛时,俘德尔王等三千余人,并将成百居民处死。东方埃兰各部落对阿卡德的威胁很大,瑞穆什率军攻入埃兰,与强邦巴腊赫西的王鏖战,俘其副王等4 000人。瑞穆什的频繁征战反映了列国时的霸主只能依靠武力来维持霸权和防御外敌。萨尔贡的长子马尼什图苏(前2226—前2212)在瑞穆什之后继位。虽然因王位更迭,国内各邦再次独立,他顺利地平息了受瑞穆什打击很重的各邦的起义,把自己主要的作战方向放到埃兰方面新兴的安山和筛瑞混(sherihum)。他东渡波斯湾,征服了以苏萨为首的埃兰方面的32个城市并收取了他们的贡品。在北方,阿卡德帝国的势力此时到达哈布尔三角河网区的那喀尔(现代Tell Brak)和底格里斯河中游的阿淑尔城。
当马尼什图苏的儿子那腊姆辛(前2211—前2175)继位时,各个被征服的城邦再次反叛。基什率领西帕尔、狄尔巴特、库塔、提瓦(即巴比伦)、乌如穆、卡札鲁等数十个北方城邦脱离了阿卡德;南方没受到瑞穆什打击的旧霸主乌鲁克联合温马和圣城尼普尔乘机响应;西方的马瑞和阿皮沙勒联合波斯弯的马干共七个边缘国家派出反阿卡德国的援军,帝国几乎瓦解了。但那腊姆辛的征战精力丝毫不逊于他爷爷和父亲。他在一年内出征九次,频繁献俘于尼普尔大庙。首先平定了南方的苏美尔集团和附近的塞姆人的基什集团的内乱。然后,西征叙利亚地区,克马瑞,俘阿尔马奴王,毁埃波拉城,灭阿皮沙勒,到达地中海沿岸,在“雪松林”(阿马奴斯山)伐木运到首都建庙;在南方波斯湾地区,他进军马干,俘其王;在东北,他进入札格罗斯山中的卢卢比,在高耸的危岩上刻下胜利的浮雕;在东南,埃兰保持臣服,苏萨城是帝国的边疆重镇,城内建起苏美尔和阿卡德神的庙宇;在北方亚述地区,哈布尔河上游的那喀尔被建成为国王的行都,在重镇尼尼微和阿淑尔均发现阿卡德王的表功石碑。
由于那腊姆辛的文治武功达到顶点,阿卡德王的君权也随之扩大到极点。他不再称阿卡德王这一城邦王衔和“基什之王”这一表达苏美尔城邦霸主的头衔,而改称为“四方之王”这一帝国王衔。同时,他在国内被尊为神,他和神一样头戴牛角形象出现在各城的主庙中;他的名字之前加有神的符号,为“神那腊姆辛”;他的部属有时称之为“阿卡德的神”。然而,城邦的概念并没一下子消失,在长铭文中,他还享有尼普乐和基什两城的最高宗教首脑的头衔,成为恩利勒和扎巴巴神在人间的代理人。
阿卡德王朝靠武力维持的帝国很难持久。由于中央集权制尚未产生,当在位37年武功赫赫的阿卡德王死去后,帝国再次分裂。那腊姆辛的儿子沙尔卡里沙瑞(前2174—前2150)设法维持住了帝国的核心各城,但边远城邦都成功地获得独立。在这位效仿其父也称神的“天子”的25年统治结束时,苏美尔各邦也都成功地摆脱了阿卡德人的宗主权。南方大邦乌鲁克兴起了它的第四个王朝并被圣城尼普尔的祭司承认拥有全国的王权。然而,这一王朝是很弱的,它的霸权仅限于南方一部分地区。在北方,阿卡德王朝仍苟延残喘,先后六个王在阿卡德城邦内统治。不久,东北地区的野蛮人库提人成功地攻入了两河流域中心地区,灭亡了阿卡德王朝,占领尼普尔,成为苏美尔和阿卡德的临时主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八 从苏美尔城邦兴起到巴比伦帝国的消亡(5)
4。 大邦库提王权下的拉旮什的古地亚王朝的繁荣
在库提人的王权下,苏美尔各城邦仍保持实际的独立。两河流域的各城邦经历了最后的繁荣时期。东部的拉旮什在古苏美尔时期就是有名的强邦,在库提时期,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