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部分 (第2/5页)
不敢反对了。
启佑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当下就带了人去银库了。
不管是省府还是州府,银库存放的银子是维持日常的开支,所以都是有限额的。比如说凉州银库存放的银子是二十万两。多了,就要押送去京城。这也是为什么地方上有大额开支,就必须户部拨款。
官银十两银子一锭,二十万两也就两万锭银子,启佑直接让自己的贴身护卫清查。
启佑也没闲着,时不时从架子上取个银锭子看。一个架子取一个银锭子,看完以后又放了回去。到第十八个架子上的银锭子,启佑一拿在手里就感觉不对了。
就在这个时候,赵谦说道:“王爷,清查万了,两万锭官银一个不少。”说这话的时候,赵谦眼中带着无尽的担忧。这事闹得,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赵立夫当下腰杆就直了:“王爷,我早就说了银库是不可能有问题的。”
启佑轻笑了一身,然后将手里的银子递给赵立夫:“你看过这锭银子,再说大话不迟。”这银锭子,分明是有问题。
赵立夫拿着这银子也感觉不大对,当下不由条件反射地翻过来一看。这一看,差点没吓死。官银底下都会刻有字样或者图案,而这锭银子并没有。
不等赵立夫开口,启佑就叫了护卫来将这银锭子打碎。
赵立夫看到这银锭子里面黑色的东西,当下吓的白眼一翻,晕过去了。
启佑撇撇嘴,想着心里素质真差。不过鉴于赵立夫之前的表现,启佑觉得银子被掉包这事,他应该没有参与其中。若不然,不会一直黑着脸的模样了。
经过核查,二十万两银子有三万两被人掉包了。当下,启佑就越发认定此事赵立夫是不知情的。
赵立夫任凉州知府已经五年了,他不可能花五年时间盗银库的三万两银子。要知道,作为知府给某个商人一些方便,就能弄个两三万两银子了。盗用国库的银子,可比利用职权捞银子的罪名严重多了。
有了这个想法,启佑就吩咐知府:“立即将相关人员控制起来,尽快查出到底是谁调换了银库里的银子。”
得了这话,赵立夫如蒙大赦。启佑让他审理此案,等于相信他对此事不知情。到时候,最后也就被扣上个玩忽职守或者监察不利的罪名。这个罪名,最多就是丢官不会有性命危险了:“是王爷,下官这就去办。”
之后的事,启佑就放手没管了。
赵谦说道:“王爷真是料事如神。这事宜传出去,神探之名可就坐实了。”
他当时见银子没少,忧心不已。因为启佑的判断若是出错,会影响他的仕途。
主子地位高低,直接决定他们这些随从的前程。皇帝以前的贴身随从,像赵辉如今都是六品的官儿了。他不敢跟赵辉这些人比,可也希望启佑仕途越做越顺,官越做越大。这样,他们这些人走出去腰杆也直,外出办事也特别方便。相反,若主子是个闲散王爷,没体面找人办事也推三阻四的。
启佑扫了一眼赵谦,说道:“我连袁必林都比不上,说我神探也不怕闪了你的舌头。”他破的案子,也是有运气成分。
当然,这是启佑谦虚了。能破这些案最重要的是他做事认真负责,运气只是占一小部分。
没三天,案子就告破了。那三万两银子,是银库的两位库兵合谋偷换的。后来分赃不均起了内讧,名叫丁虎的将另外那个同伙杀死了。杀完人,栽赃给另外一个同僚。那人与死者有仇,被抓时手里握着刀,又有丁虎作证,铁证如山很快被定案了。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书吏李二石竟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是,李二石没有上告知府反而敲诈勒索丁虎。丁虎能偷盗官银又杀了同伙,哪会受李二石的威胁。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这李二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