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缺乏系统 (第1/2页)
村子在经历了文化艺术节的热闹和木雕文化体验馆的成功开设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越发朝气蓬勃。小荷和阿亮也在这一系列的发展中,看到了更多可以为村子开拓进取的方向,他们的思维如同展翅的飞鸟,不断向着新的领域翱翔。
小荷在文化教育中心的日常运营中,留意到孩子们虽然在各类课程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但在将这些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为村子的发展贡献力量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引导和实践机会。于是,她决定开启一个名为“小小村创者”的项目,旨在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运用自己在绘画、编程、科技等方面的所学,为村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提出创新性的发展建议。
为了推动这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小荷先是组织了一系列的头脑风暴活动。她把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目标和意义,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有的提出可以利用编程知识设计一个村子的智能导览系统,方便游客更好地了解村子的景点和路线;有的建议用绘画技能为村子的农产品设计更有吸引力的包装,帮助提高农产品的销量;还有的想着运用科技知识打造一个村子的线上文化博物馆,让更多人能远程领略村子的文化魅力。
小荷对孩子们的这些想法深感惊喜,她一一记录下来,并组织相关的专业老师和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分组指导,帮助他们将想法逐步转化为可行的方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新的难题也接踵而至。比如在设计智能导览系统时,孩子们遇到了技术难题,对于一些复杂的编程逻辑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不太熟悉。小荷四处联系技术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在设计农产品包装时,资金有限成了一大阻碍,小荷又积极与村里的一些小企业和手工作坊沟通合作,争取到了部分材料和制作成本上的支持。
与此同时,阿亮也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拓展木雕艺术在村子发展中的作用。他发现虽然木雕文化体验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但对于木雕艺术的传承,仅仅靠现场体验还不够深入。他想到了可以与周边的学校合作,开展木雕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喜爱木雕艺术,为木雕艺术的传承培养后备人才。
阿亮带着木雕工艺小组的成员们积极与周边学校联系,提出了详细的合作方案。他们愿意定期到学校开设木雕艺术课程,从木雕的历史文化、基本工具使用到简单的雕刻技巧,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学校方面对这个提议也很感兴趣,很快便达成了合作意向。
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木雕工具的安全性需要格外注意,毕竟面对的是一群青少年学生,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阿亮和小组成员们精心挑选了较为安全的工具,并在每节课前都要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另一方面,教学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们对木雕艺术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小。阿亮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突出重点,尽量让学生们能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小村创者”项目逐渐有了成果。孩子们设计的智能导览系统经过不断调试,已经可以在村子的部分区域试运行,游客们使用后纷纷表示方便快捷,对村子的游览体验提升了不少。农产品包装也在孩子们的创意设计下焕然一新,村里的一些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辨识度更高了,销量也有了一定的增长。线上文化博物馆虽然还在建设完善中,但已经初具雏形,上传了不少村子的文化资料和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吸引了不少外地网友的关注。
木雕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不少学生对木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还会主动向阿亮和小组成员们请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