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沿途秀色 (第1/2页)

好书推荐: 巍巍大明

怀着对台州的浓厚兴趣,用过晚餐之后,刘文昌悠闲地踱步来到驿站大厅,见到掌柜正忙碌着整理账目。他上前拱手作揖,微笑着问道:“掌柜的,不知这附近可有什么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啊?”掌柜抬起头来,热情地回应道:“客官您算是问对人啦!从咱们这儿沿着山脚下一直往东走,大概六里地左右便是那赫赫有名的护国寺。这护国寺可非同一般呐,它可是咱天台山四大寺院中的翘楚呢!寺里面住着五百多位僧人,拥有一千二百亩良田、三百亩土地以及四百亩山林,称得上是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哟!”

听到此处,刘文昌不禁眼睛一亮,心中暗自思忖:原来这护国寺竟如此壮观宏伟。紧接着,掌柜又兴致勃勃地继续介绍起来:“要是您还想多逛逛,再朝着东北方向前行两里路,就会抵达传说中的桃源谷啦,据说那里可是当年刘晨和阮肇偶遇仙人之地呢!”

对于护国寺,刘文昌其实早有耳闻。在他阅读众多名人诗集和相关典籍时,便多次看到有关这座寺庙的记载。护国寺原名般若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后周显德四年(公元 957 年)。当时,它乃是吴越国高僧德韶(公元 890 - 972 年)的第九个讲经说法之所。而且,这座寺院与吴越国王室钱氏的后裔有着颇为深厚的渊源。后来,到了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 1008 年)的时候,般若寺正式更名为护国寺。而在宋天圣九年(公元 1031 年),护国寺更是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工程,并立下了一块“宋天台山护国寺碑铭”。此碑铭乃由吴越王钱弘俶的儿子、时任中书令的钱惟演亲自撰写,由工部尚书李端懿挥毫泼墨书写碑文,最后则由鄂州刺史钱惟济题写匾额。如此种种,足见这座护国寺的地位尊崇,声名远扬。

至于桃源遇仙的故事,刘文昌更是烂熟于胸,没想到这些景点居然就在眼前,他立即萌生了前去一游的想法,迫不及待地去与金桃商议,金桃看到刘文昌那迫切的心情,就欣然同意了。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向大地,唤醒了沉睡中的世界。刘文昌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后便匆匆来到驿站的大堂,与掌柜商议着前往护国寺的事宜。

经过一番商讨,他们决定请一位熟悉当地路况的老乡作为向导。很快,这位热情憨厚的老乡便应约而来。一切准备就绪后,刘文昌留下了一干随从人员以及众多行李在驿站耐心等候,而他自己则翻身上马,只带一辆精致的马车出发了。

这辆马车上坐着金桃、睿泽、小桃红和一名伶俐乖巧的丫鬟。一行人缓缓前行,车轮碾压过路面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旅途的故事。

去往护国寺的道路并非宽阔平坦,而是略显狭窄,但好在足够让马车顺利通过。一开始,他们需要爬上一段坡度较陡的山路。马蹄踏在石板路上,溅起些许尘土,而拉车的马匹也不时喘着粗气,奋力向前迈进。

沿着山脚蜿蜒而过,周围的景色渐渐变得美丽起来。只见山坡之上,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火焰般绽放,那鲜艳的颜色如同天边绚丽的云霞,美不胜收。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犹如一场花雨降临人间,令人陶醉其中。

不知不觉间,众人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此时,远远望去,可以看见前方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石头牌坊。向导指着那座牌坊对刘文昌说道:“大人,再往前,道路两旁的田地可就都归护国寺所有啦!”刘文昌微微点头,表示明白。接着,向导又介绍道:“前面山脚处有个小小的村庄,那里居住的村民们大多都是专门为护国寺耕种田地的。还有,再往前走不远处,山脚下还有几座规模较小的庙宇,那些地方住着护国寺的行脚僧人和职事僧人呢。”听着向导详细的解说,刘文昌心中对于即将到达的护国寺充满了期待。

大约再往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